上月,東莞市政府出臺規定,醫院保衛室可配鋼叉、催淚劑等攻擊性裝備對付“醫鬧”。該措施經媒體報道后,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其中以反對聲居多。多數人認為醫患糾紛都是患者弱勢,沒必要把醫院建成“堡壘”。(3月10日《成都晚報》)
東莞一個地級城市,近乎1.5天發生一場醫療糾紛、10天發生一場醫鬧,當地醫療衛生亂象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出現醫鬧是基于出現醫療事故、醫療糾紛,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醫院的醫德、醫療水平、管理水平,都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當地衛生主管部門非但不積極從根本上找原因,卻下文鼓勵醫院自備鋼叉、催淚劑等攻擊性武器,實屬管理上的舍本逐末。
醫院配備鋼叉、催淚劑,怎么看都像對付敵人。將對付敵人的武器,用在一般民事事件上,勢必會讓矛盾升級。出現醫療事故,受害者家屬情緒激動是非常正常的,言行激烈也在所難免,而此時拿出鋼叉、催淚劑,勢必是火上澆油。根據正當防衛原則,受害者一方是不是可以帶刀帶棍,甚至是槍支的。
東莞醫院如果真是頻繁出現醫鬧,倘若不是醫院原因和衛生管理出了問題,那一定就是當地民心不古,民眾整體道德滑坡。醫療衛生機構遭受經常性的沖擊,勢必會影響大多數人的正常求醫問藥,也破壞著當地的社會風氣,影響著社會和諧?!皦娜恕碑數?,好人就無法正常生存,該質問的首先就是當地治安,其次是當地政府的管理能力。
社會管理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醫療事故也好,民風不古也罷,無論哪方出現問題,都是當地社會管理問題。當務之急,東莞當地政府要盡快厘清頻繁出現醫鬧的原因和責任。若是醫療管理出現問題,就要抓好醫院的醫德、醫療水平、管理水平等問題;是民風不古,那就在徹底轉變社會風氣上下功夫。再說一句題外話,在黨的18大即將召開的前夕,如果因整治所謂的“醫鬧”而頻繁出現流血事件,就不僅僅是醫療管理問題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