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改革近70次,改革話題引起代表委員熱議。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長趙正永表示,改革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需要有系統的頂層制度設計。(新京報2012年3月7日)
聽聞此言,不禁令人擊節叫好! “摸著石頭過河”,曾經是鼓勵改革者開拓進取的口號,但時至今日,確實有反思的必要。敢于“摸著石頭過河”,體現了踐行者的氣魄,但也將一切置于未知的風險之中,可能造成難以預見的損失,走一些可以避免的彎路。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有些人將“摸著石頭過河”,搞成了掩蓋盲目決策的遮羞布;更有甚者,將“摸著石頭過河”搞成了“渾水摸魚”,嘗到利益的他們早已沉溺其中,樂此不疲——哪怕明明有橋,就是不走!
眾所周知,改革不是革命,如同醫生救治病人一樣,是為了拯救而不是消滅。常規的外科手術,早已有規范的手術方式,術者遵守操作規程即可完成;復雜的手術,則會在術前經詳細研討而形成可行的手術方案,為能夠想到的困難設定預案;即便是最無奈的剖腹探查或最緊急的外傷搶救,也要遵循一系列基本的操作規范,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傷害——試想,一個拿著手術刀的外科醫生在患者身上“摸著石頭過河”,是一種何等可怕的景象!
醫治個體尚且如此,對整個社會動“手術”又怎能隨意?改革至今已經30年有余,一個嬰兒也已成為壯年,從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來說,也應該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是摸到什么算什么。“摸著石頭過河”,是情況緊急之下,不得已的辦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才是解決前進道路上困難的基本方式。因而,對全局通盤考慮,進行系統的頂層制度設計,有著明確的方向和可行的措施,繼而有序推進,才是今天“改革”所應有的含義——我們不能身陷“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的險境,也要避免來回往復、不斷試錯的“折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