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宗立成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干部子女。宗立成認為,把子女送到國外去,不要考慮是不是官員,因為公民的權利都是平等的。他還表示,一個官員也是久經黨的考驗,一步一步走上這個位置,是我們的精英,應該得到更多社會關愛和尊重。(3月7日《新京報》)
添犢之情,既是動物本能,更是人之常情。而關愛子女,為子女提供盡可能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不僅是人類添犢之情的高層次體現,某種程度上也是所有為人父母者應盡的職責。既然官員也是人,在子女教育與人生發展這些重大問題上,自然也責無旁貸。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盡管這世上其實沒有最完美的教育,國外的教育也未必就毫無瑕疵,但相比國內飽受詬病的教育體制及諸多固有弊端,國外教育的優勢的確仍相當明顯的。而對人生發展而言,國外的生活工作閱歷也的確不無裨益。于是,有條件的要把孩子送出去,沒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把孩子送出去,“出國從娃娃抓起”,不僅相當普遍,也已漸成趨勢。如此背景下,官員送子女出國,也不過只是順潮流而動罷了。假如僅僅因為爹媽當了干部,成了官員,子女便連留學、出國都要被質疑,甚至受限制,又何嘗不是一種身份歧視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宗立成委員有關“干部送子女出國是公民權利”的說法,應該說完全在理,并無問題。且不說孩子學習特別優秀的能申請到獎學金,根本無需家長掏錢,即便以部級公務員每個月1萬多元的工資收入,通過積蓄來支持子女出國,也完全有可能。作為官員干部的家務事,豈能隨意插足,肆意干涉。
誠然,每個人都應享有屬于自己的自由和權利,究竟是出國還是留在國內也理應由個人來抉擇,作為一項公民權利,當然不能因其父母身份的不同而被區別對待。不過,官員送子女出國之所以被另眼相看,甚至遭來公眾的質疑,恐怕也不能全怪老百姓“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兒”。
事實上,盡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具備了送子女出國的經濟條件,官員以自身收入來支付子女出國費用,當然也無可厚非。不過,相比普通公眾子女出國的比例,官員子女出國比率要明顯要高出很多。而送子女出國所需的花銷,也仍然是個不菲的開銷,即便公務員工資近年來漲幅很大,是不是官員們真的能夠以自身的合法收入如此從容的支付子女出國的開銷,公眾對此有些疑問,恐怕并不全是在妄自揣測。更何況,一些官員貪腐案曝出后,其子女家屬出國費用來自贓款,甚至子女及家屬國外開銷,也全部由利益關聯方提供資金、代為支付。至于先將子女家屬統統送出國,無后顧之憂的“裸官”,貪腐起來更可肆無忌憚,即便是犯了事兒,也是“犧牲一個,幸福全家”,對于這類貪腐現象,也屢見不鮮。如此背景之下,官員送子女出國,又怎能讓公眾不起疑心呢?
應該承認,公眾的質疑,的確可能讓那些花自己的錢送子女出國的清官覺得很冤,但這事兒的確也不能全怪公眾少見多怪。放在反腐基本靠網友,有的時候甚至要靠小偷的背景下,無法獲知官員財產明細的公眾,將官員的生活細節以及開銷作為反腐的切入點,其實也實屬無奈。而官員盡管是層層選拔的精英,但卻是不折不扣的財政供養人,既然吃穿住用都由納稅人提供,那么,對官員的家庭開銷過問一下,也的確是公眾的權利。具體到送子女出國的官員,月薪究竟幾何?年薪又有多少?不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基于上述視點,送子女出國也要遭來質疑,官員的不爽當然不難理解。但要想讓這事兒真的成為官員家務事,不再被外人指指點點,其實也并不難,只更需公開官員的財產狀況和開支情況即可。到了那個時候,官員送子女出國就算被質疑了,也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回應說,去查我的收入和財產公示吧。
一言以蔽之,若想獲得,先要給予,官員若想得到更多社會的尊重,其實首先應該尊重公眾對權力的監督權,否則的話,若權力無公開,則無論是公眾還是官員的公民權利,其實都將無從談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