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見經傳的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最近“火”了,當地州立大學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委員會的審查報告,讓這所與中國內地19所高校簽有合作協議的洋大學,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曾經在這所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有的擔心被別人誤會為不誠信,悄悄把這段求學經歷從自己的簡歷中刪去。
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這所學校給不符合要求的中國留學生頒發文憑的更多細節被揭露出來。但也不由讓人感慨,身處美國的教育環境,“狄克森州立大學”是不太走運的,換在中國高校,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
這所大學的問題,起因是該校出現虛報招生數字的問題——一名曾經去參加學術會議的科研人員無意中發現自己被該校列為“大學新生”,從而揭發了該校虛報招生數字的問題。在2010年,到該校開會、參加短期工作坊的180個人都被當作大學新生來計算,在這所僅有2500名學生的大學里,新生入學率一下子飆升7%。
這種做法確實有些離譜,可在編造辦學數字方面,我們比這離譜的事,并不鮮見。比如,將兼職院士作為全職院士統計進院士數,這導致教育部門、中科院和工程院兩院、人力資源部門與高校發布的院士數,各不相同;將柔性引進(類似于出國短期工作)的人才作為全職引進人才,不但計入教師隊伍,還去申報課題、經費;為應對上級部門的檢查,編造假的教師名單,讓師生比達標,同時編制假的課程表,達到規定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比例;給就業率注水,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背景下,高校公布的就業率數據卻一年比一年高;在上一輪迎接教學評估時,有的高校組織力量重新做學生作業、試卷、畢業論文(設計),并“整舊如舊”;在留學生教育方面,有高校曝出“本土留學”丑聞,招進的學生,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連國門也沒出,拿一個外國護照就當作留學生招生,作為留學生進行統計。這些數據造假問題,在中國高校是公開的秘密,也有媒體進行曝光,可是,卻從來不見根據這造假的線索,去追查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教育學術管理、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在美國,對狄克森州立大學的調查,居然是該大學新任校長自己要求的,而且,由獨立的州立大學系統和高等教育委員會進行。這和內地高校近年來遭遇學術丑聞、教育丑聞,學??偸沁t遲不啟動調查,即使是調查,也總是以不對外公開的方式,簡直是天壤之別。也許在內地高校校長眼里,狄克森州立大學的校長是比較“傻”的——何苦給自己“制造”這么大的麻煩,弄得舉世皆知呢?
再看調查結果,雖然被輿論認為十分嚴重,可是,放在內地高校中,也有些小巫見大巫。不妨舉例,調查人員發現,在一些課程中,留學生的成績基本全部是A,一些掛科的學生也被賦予特權,成績單上不留任何污點,下學期重修便是。這不是我國當前不少高校的做法嗎?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就業,一些學校要求任課教師不要“為難”學生,有教師給不認真上課的學生不及格,反遭到學校的批評。根據審查報告,狄克森州立大學從2008年開始設立與雙學位項目類似的“提升項目”,太原理工大學與該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卻被查出參加項目的并非本科生,而是來自“與太原理工大學有關的大專課程(的學生)”。在我國,類似的操作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和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少嗎?一些人在過去10年間就通過研究生課程學習班等方式,獲得碩士學歷。
更值得關注的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假文憑”丑聞曝光后,該校一位副校長辭職,一名院長自殺。這在內地高校幾乎不可想象,這幾年來,高校接連出現校長、院士涉嫌抄襲的丑聞,有的已被調查確認,可是,涉事的校長、院士,卻沒有一個主動辭職,組織也未給其行政處罰,還有的則在既得利益群體的保護下,安然過關。
筆者之所以將狄克森州立大學這起丑聞,放在中國高等教育環境做比較分析,并不是為其丑聞開脫,而是想提醒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要對出現在中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同樣性質的問題,進行審查和反思。一個事實是,如果按照審查狄克森州立大學的標準來審查我國大學的招生、培養、管理、學位授予,可能會查處不少的“狄克森”來。要知道,早在高等教育大擴招之初,我國大學就被輿論指為“學店”和“文憑工廠”(招生標準降低、規?;囵B),而在大擴招的10年間,中國大學教育在行政化、功利化的影響下,“空心化”的趨勢加劇。
大學出現丑聞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確的態度對待丑聞。眼下,中國教育部門已委托駐美使館的教育處去了解狄克森州立大學的情況,可是,卻不見教育部門對國內的19所與其合作的大學進行調查。大洋彼岸的火很難燒到中國,這對中國教育不是好事?!?/p>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