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情婦反腐”之類的民間說法,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表示,“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吸引眼球。反腐依靠社會力量,大家都支持,我們也非常重視。但是,我不太主張說什么“情婦反腐”,如果反腐都靠情婦,現在取得不了這么大成績。”對于官員財產申報,馬馼回應稱“我想那是一個法制,不是我能夠解決的。”(3月4日光明網)
今年兩會,反腐敗議題無疑仍是一個重要話題。過去一年倒臺的高官不少,諸如“最有文采貪官”、“最短命市長”之類地方貪官更是眾多,其中一些在位時甚至曾經是嚴厲打擊腐敗的“明星官員”。至于這些官員倒掉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有小偷光顧,也有情婦倒戈,甚至還有樓房漏水。對于“情婦反腐”之類的民間說法,中紀委官員稱是“吸引眼球”,其實這更是一種反諷,是想要借此表達對當前腐敗形勢以及反腐敗力度不甚滿意的民意訴求。
“如果反腐都靠情婦,現在取得不了這么大成績。”且不說現在的反腐敗成績可不可以稱之為“大”,但是也應該承認,與情婦有關的腐敗案件曝光的確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一來,倒臺貪官十個就有九個包養情婦,還有另外一個是女貪官;二來,畢竟是建立在肉體滿足上的關系,一旦利益得不到滿足,情婦倒戈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其中有一些甚至被貪官以非常殘忍的方式殺死。是,反腐的確大家都支持,問題是社會力量參與反腐絕非易事。不像情婦能直接掌握貪官把柄,普通公眾連知道官員電話都算大新聞,即使有心反腐也注定無能為力。
換言之,“情婦反腐”的優勢,恰恰是公眾反腐的劣勢。政府機關大門是有武警把守的,政府三公消費是可以不予公開的,官員財產是無須對公眾交代的,官員對于公眾而言總是那么神秘,如果不出“將公車開到國外執法”那樣的事情,公眾想要真正參與核心層面的反腐敗,談何容易?充其量只是私下的猜想而已,即使某種消息成為一個地方的公開秘密,由于并不掌握直接證據,地方公眾也只能是在貪官倒臺后放鞭炮掛條幅慶祝,而根本無法在事前合力將其盡快扳倒。
說到底,人們從“情婦反腐”中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對“偶然反腐”的不滿。這種偶然性的某個情婦倒戈,既與反腐敗的制度建設無關,也與反腐敗的力度加大無涉,根本無法對貪官群體形成真正有效的威懾,也無法警示和約束體制中的后來者,除了希望他們能夠潔身自好之外,沒辦法為他們準備一個相對清澈的染缸。就拿被呼吁最多的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來說,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表示不是個人能夠解決,話當然說的沒錯,公眾卻不免感到失望。因為這意味著,“情婦反腐”這樣的“偶然反腐”模式,還將延續。
全國人大代表韓德云,今年將第七次向全國人大遞交有關官員財產申報公開的書面建議或議案。一個議案提了多年不被采納,對此韓德云代表說“我有足夠的冷靜和耐心”;年年不采納年年繼續提背后的信念基礎則是,“我想鋪墊更多的群眾基礎、輿論基礎。達成共識的社會基礎越厚實、認可度越高,越有利于推動這個立法的進行。”事實上,關于官員財產公開的共識基礎已經足夠深厚,關鍵是要有自上而下邁出那一步的勇氣。當類似官員財產公開之類的反腐制度建設足夠完善,“情婦反腐”自然不會再成一個兩會話題。
舒圣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