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基于人類的本性,從私情激發公心往往更能奏效。相反,一旦把良好道德收窄為標本,它所帶來的情景可能是:有人觀摩,有人觀望;有人吹陣風,有人受陣痛;有人寫學習日記,有人寫性愛日記……
隨著3月5日臨近,隨著“好人好事”逐漸稀缺,雷鋒的名字又被人適時地想起。
湖南長沙最近推出多種舉措,要把學雷鋒活動推向高潮。對學雷鋒的先進個人,除表彰獎勵外,還在評選評優、招考招聘、子女升學、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照顧。前幾天,長沙千所學校、百萬學生“續寫雷鋒日記,爭當雷鋒傳人”活動正式啟動……
雷鋒如果有知,將如何看待用“懸賞”的方式來向他學習?他當年是以做好事不求回報而成為榜樣的,現在卻用回報來鼓勵人們做好事,這是不是與作為榜樣的雷鋒南轅北轍?
當然,獎勵學雷鋒的提倡者會說這是與時俱進,既然已經無法實現“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目標,那么就退而求其次,追求“稍為利己大為利人”。
在各行各業各種人都在為利益奔走勞作甚至損人利己時,在看“榜樣房”遠多于看“榜樣人”的今天,人們知道“毫不利己”的境界太高,一般人難以企及;看過神話作品的人還發現,即便是“神”,也有七情六欲私心雜念,同樣達不到“忘我”的境界。因此當廣州立規拾金不昧可獲10%獎勵時,中青報的調查顯示,有73.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道德標尺太高,多數人都將變成道德侏儒,人們將對這樣的標尺敬而遠之或者暗自嘲之。
在人性假定上,我們一直懷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情結,完全迷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格言,高樹“無私榜樣”讓人學習供人仰望,卻疏于監控人性之惡,不愿以有效的機制把惡關進籠子。這詮釋了半個多世紀之后雷鋒仍然是一個不二的道德品牌,而雷鋒的敵人卻層出不窮的原因。
對提升道德文明水平,模范與規范、示范哪個更重要?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都證明了規范和示范更為有效。用轟轟烈烈的寫日記抒豪情的方式來激勵人們向善并無新意。我們都經歷過寫日記的年代,都記得把做好事的日記“不小心讓人看到”的情景,可是后來發生了什么事,你我都看到了。而規范和示范則不同,前者帶有道德強制,后者依靠行為示范,讓人明白這個社會不是孤島,個人不是魯賓遜,而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我們的官員、父母、教師、名人都需要用理論和實際行為告訴人們,做好人好事不是雷鋒的專利,作為一個社會人,都應該力所能及地去救死扶傷、濟貧助弱,否則下一個無助的人可能就是你自己。
基于人類的本性,從私情激發公心往往更能奏效。相反,一旦把良好道德收窄為標本,它所帶來的情景可能是:有人觀摩,有人觀望;有人吹陣風,有人受陣痛;有人寫學習日記,有人寫性愛日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