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2日09:04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喻新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關于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的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認識高度、推進力度、實踐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批示中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這一判斷和要求是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創新。一方面,生態文明新時代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后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是對工業文明的科學揚棄,意味著我們要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徑,不斷解放和發展綠色生產力;另一方面,把建設生態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機統一起來,表明我們要建設的生態文明,是同社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的文明境界和社會形態。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是黨治國理政重要內容的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使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作為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使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在實踐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并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若干原則的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中,又明確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重要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在這樣的時刻和這樣莊重的場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重要原則,既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也是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發動和政治動員。只要我們自覺踐行這六項原則,久久為功,就一定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關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包括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等,目標是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是一場包括發展方式、治理體系、思維觀念等在內的深刻變革,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部署,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對策體系。要按照這一思想和要求,多方發力,綜合施策,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關于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的思想
推進綠色發展旨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在“推動綠色發展”前面加了“全面”二字,從而對推動綠色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推動”,要求“兩個調整”,即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區域流域產業布局;培育壯大三個產業,即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達到一個目標,就是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還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在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的過程中,既要從總體上布局,也要突出重點;既要轉變思想觀念,更要推動實踐創新;既要完善體制機制,也要加強法治建設。
關于讓良好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良好生態與人民福祉之間的關系。2013年4月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4年2月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2015年5月在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在近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不僅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要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升華了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指明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方向,對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于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和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的思想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先天不足,整體生態環境系統脆弱。同時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提高環境治理水平,需要綜合施策,要強化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生態環境風險意識,建立從嚴從緊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和預警體系,構建多元共治的生態治理體系,形成多方參與的生態環境共治模式。⑩5
(作者系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宗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論”,體現出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黃承梁認為,“六項原則”的提出,與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論斷、思想內涵、內在邏輯相一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指導性。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今年以來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展情況。而在不久前的5月22日,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辦公開了《河南省環境空氣質量月排名暨獎懲辦法(試行)》,這是大氣治理的又一舉措,全省激勵與約束并重的機制日趨完善。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并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漯河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舒暢認為,環保督察“回頭看”,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制度性安排。”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瑞芹認為,通過中央環保督察,傳導中央高質量發展理念,督促各級地方政府切實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文明建設置于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黨的宗旨使命的寬廣視野和戰略高度,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這次進駐河南省,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一次實踐過程,也是一次宣講過程。
王國生指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思想武器。相關部門要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強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敢于擔當、真抓實干,推動全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原標題:人民日報評論員: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遵循 ——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重要講話 人民日報評論員: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重要講話
題: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中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重要講話 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是治本之策。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說,生態文明這五大體系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部署,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對策體系。
堅持統籌兼顧,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發揮政府主導和企業主體作用、協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出席會議。
福建寧德,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依靠林果產業不僅擺脫了貧困,守護好了綠水青山,還種出了金山銀山。浙江安吉,茶園新綠,遠山、竹林、溪水、繁花,美麗鄉村掩映山林,書寫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彩篇章。
“生態文明”“美麗”等新表述,不僅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也為普通老百姓守住綠水青山、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了憲法保障。
為此,河南從頂層設計入手,在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 2012年11月頒布《河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11-2030)》;目前,按照今年才通過的《焦作市北山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全市上下正在積極部署今冬明春的北山綠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