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聞,給真相一點兒時間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7月25日下午,一條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瘋狂轉發,消息稱,今晚9點半左右,某頻道以驚人的“六連集”采編曝光在換了智能電表后電費猛漲的情況。報道還分析說:關于智能電表的問題,是電壓過高導致電表轉速加快,用戶就要多繳費。
網傳河南電表轉速加快電費猛漲
那么,事實情況究竟如何?智能電表的轉速,真的比普通電表快?
映象網記者了解到,該頻道每天晚上9點左右播出的是電視連續劇,這個時段并沒有新聞節目,所謂的“六連集”報道無從談起。
同時記者看到該消息稱,造成用電量大增,原來是電力公司把電壓調高到近250V,遠高出國家規定電壓220伏。
該消息還稱,國家規定家用電壓不能超過240V,而現在的電壓是250V,記者測試用智能電表給蘋果手機充電,一個月將會消耗28度電,不可思議啊。
隨后,映象網記者聯系了鄭州供電公司等相關部門。
針對這個所謂的“傳言”,鄭州供電公司稱,電表在90%至110%的電壓范圍,都是能夠準確計量的,不可能存在電壓高了,電表就會飛轉的情況。
而且供電電壓值不可能是恒定值,用戶家的電壓會隨著用電負荷的變化而稍有變化,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壓會稍微降低,用電低谷時電壓會升高一點點。供電電壓在額定值正負10%范圍內波動時,并不影響電能表的計量準確度。
該公司還解釋,智能電表主要有兩種線,一種是進線,和供電方相連,負責供電;另一種是出線,連著客戶的電器,負責傳輸計量。
針對傳言中提出的電表能“蓄意加速”,也就是電表“走得快”的問題,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人士介紹,我國有四大計量領域(醫療、環境監測、貿易結算、安全防護),屬于強制檢測產品。包括電表在內的水電氣暖表具,都屬于貿易結算領域內的表具。也就是說,檢測不合格,根本不可能走向市場。
這位負責人說,比如電表,首先是電表的生產廠家,必須做到零誤差方可出廠。依照國家計量法的規定,出廠后必須交由質監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定。專門檢定機構必須要獲得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授權,全過程無人干預。因此,電表被蓄意加速,沒有任何可能。
湖北、湖南等多地也曾有類似謠言傳播
映象網記者也留意到,早在多年前在湖南、湖北等多地網上就流傳這樣的說法,央視、新京報等媒體也多次進行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