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后,母親去了國外生活,沈陽男孩管力明和父親相依為命。
但突發心梗,父親永遠的離開了他。
失去了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讀大學的管力明面臨著無錢交學費的窘境。父親的遺產顯然是他最后的依靠。
作為第一順位的法定繼承人:離異的母親自然排除、離世的爺爺奶奶也不在范圍內。但作為唯一繼承人,想繼承父親的遺產,管力明跑了半個月也沒成功。
問題卡在了讓他啼笑皆非的原因:“我怎么才能證明我爸是爺爺奶奶的兒子?”
相依為命父親突然離世
管力明,1994年出生,沈陽城市學院法學專業大三學生。
不過,他感覺自己很快就上不了學了,因為他沒錢交學費。
2002年時,父母經法院判決離婚,他被判給父親,母親則移民去了韓國,并已成家有了孩子。
“由于這種原因,近十年來,我的母親沒有資助過我一次,沒有給我拿過一分錢的撫養費。從2002年開始,我就跟父親相依為命,我不想說我們爺倆過得有多么難多么苦,因為那些日子我們爺倆挺過來了。”管力明說。
不過,2015年8月8日,父親突發心梗去世。
度過了傷心難過,更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面前,父親生前留下了一處房子和一些存款,但由于父親是突發心梗去世,生前也沒有立下遺囑,去公證處辦理法定繼承就成了他唯一的辦法。
“我只是一個學生,我的學費、生活費都是我父親來負擔,現在他撒手人寰,接下來的日子,我的學費,生活費都沒了著落,繼承我父親給我留下的錢和物就成了我繼續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管力明開始了繼承之路。
被要求證明父親是爺奶的兒子
《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是: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在第一順序中的繼承人都有平等的繼承權,沒有性別和先后次序之分。
離異的妻子自然排除在外,爺爺1996年去世,奶奶2011年去世,管力明成為唯一法定繼承人。管力明說自己為了繼承的事跑了半個月,但仍沒辦成。
“我先到皇姑區公證處,帶著他們讓我準備的一切材料。辦了一個‘查詢公證’后可以去銀行查父親生前的銀行卡里還有多少錢,不過想取出來,還是要做遺產公證,而遺產公證沒有社區的蓋章是做不了的。”管力明隨后又到了戶口所在地社區,但社區工作人員說,這個證明社區不能給開,上面有規定。
回到皇姑區公證處,對方表示可去他父親生前單位調取人事檔案,但返回社區依然未能蓋章。皇姑區民政局建議管力明到遼寧省公證處,“這里讓我要去父親生前單位調檔案,或去爺爺奶奶生前所在單位查檔案,出具‘爸爸和爺爺奶奶的親屬關系證明’”。
而爺爺奶奶早已去世,且早年國企改制等原因,爺爺奶奶的單位也都找不到了。父親始終在做小買賣和開車,根本沒有單位。
所在地派出所民警也稱“不歸我們管”。管力明又到沈陽市第一公證處,同樣被要求“你爸跟你爺爺奶奶的親屬關系證明”。
到底應該在哪開親屬關系證明
2013年12月11日,沈陽出臺《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社區明確了64項協助政府工作職責和72項自治職能。“減負”將社區工作從行政職能劃分出來,主要是為了能讓社區工作者有更多的時間融入社區生活中。親屬關系證明的確不在社區辦理。
公安部近日也規定,18項證明將不由公安機關開具,其中就包括親屬關系證明:家庭成員在戶口登記以外的親屬關系,不在派出所掌握的范圍之內,派出所屬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證明,應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證明。
今天下午,本報記者和管力明先后來到沈陽市第一公證處、戶口地社區及派出所。
派出所方面表示,已經查到了管力明奶奶的戶籍信息及死亡證明,但由于爺爺去世較早,電腦內沒有相關信息,但可以尋找當年的老鄰居來證明。
皇姑區司法局一領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是擔心遺產繼承出現冒領,對依法繼承的真正繼承人利益受損,因此慎重審批。嚴謹審批、辦理流程稍長也是對遺產繼承當事人負責。
管力明表示,公證處一位工作人員隨后打來電話稱將開會研究此事,盡快給出解決辦法。
對話管力明:我不是在裝可憐
半個月時間,管力明沒能證明父親是爺爺奶奶的兒子,對此他非常沮喪,第一次接觸社會的他,在繼承父親遺產上碰了一鼻子灰。
如果繼承無果,他甚至可能因為無經濟來源而面臨無錢交學費的局面。
記者:這半個月跑下來,第一感覺是什么?
管力明:無論哪個公證處,他們向我要這個手續都是有他們道理的。但是我接受不了的是,為什么這些部門如此的死板,如此的教條主義?為什么不像宣傳的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本,替人民著想?一味地害怕擔責任,一味地抱著一紙規定,折騰著我還有其他老百姓跑來跑去。
記者:父親的遺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管力明:遺產繼承不了,我爸給我留的錢取不出來,我就沒錢吃飯,沒錢交學費,沒錢交房子水電費,沒錢交冬季取暖費,就得餓著,被學校退學。這不是裝可憐。
記者:發微博求助這件事是最后的辦法了?
管力明:微博不是為了宣揚這個事,只是希望或者奢望,請各位幫助我這個無依無靠的還沒畢業的年輕人,幫助我想辦法或者提供線索或者提供幫助來解決這個問題。請相關部門能夠考慮我的實際情況,在不破壞規章制度的前提下考慮能否特事特辦?希望是美好的事情,也許是世間至美,而美好的東西是永不消逝的。遼沈晚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推出一系列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措施。
盡管多部門已明確表示,取消針對公民的相關證明。但鄭州一八旬老人卻遭遇了奇葩證明設的絆兒。
取消了奇葩證明,是不是我們老百姓辦事就可以少跑路了呢?對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農村老百姓來說,這樣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而且非常現實。
今年以來,各類奇葩證明多次被媒體報道,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日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知論說,年底前將對社會上詬病的“奇葩證明”拿出解決辦法并實施。
國家民政部下發通知規定各地民政部門不再出具“婚姻登記記錄證明”之后,即有輿論指出,消除各種“奇葩證明”顯然不能只靠一個部門或一個系統獨立作戰,不出具更需要“不索取”。
居民生活中繁瑣的證明,有些是相關部門把自身應履行的職責推給了辦事人,有些根本沒必要,有些很奇葩。
居民生活中繁瑣的證明,有些是相關部門把自身應履行的職責推給了辦事人,有些根本沒必要,有些很奇葩。
居民生活中繁瑣的證明,有些是相關部門把自身應履行的職責推給了辦事人,有些根本沒必要,有些很奇葩。
應聘事業單位要開“計劃生育證明”、報銷醫藥費要開“外傷”證明、取走家人骨灰還要原單位開同意骨灰取走證明……你的生活中,遇到過多少類似的“奇葩”證明要求?
想必去政府辦過事的朋友都深有體會,事情雖小,但“五臟”得俱全,辦個事兒不跑腿不得行,證明差一個,事情辦不成。
針對媒體報道的“豐城一女孩戶籍信息出錯,被要求證明女孩是女孩”一事,江西豐城市公安局25日回應稱,經辦民警剛接手戶籍工作,對性別更正和變更理解不透,導致群眾多跑腿、受委屈,派出所在核實相關情況后已為申請人更正了戶籍信息。
豐城一女孩戶籍信息出錯被要求證明女孩是女孩,市公安局回應。
針對媒體報道的“豐城一女孩戶籍信息出錯,被要求證明女孩是女孩”一事,江西豐城市公安局25日回應稱,經辦民警剛接手戶籍工作,對性別更正和變更理解不透,導致群眾多跑腿、受委屈,派出所在核實相關情況后已為申請人更正了戶籍信息。
46歲的土耳其男子錫南·阿夫哲花了10年時間,最終證明自己活著。2003年,阿夫哲被診斷患癲癇,被迫提前退休。由于患癲癇,更主要由于他已經是一個“不存在的人”,所以阿夫哲無法找工作,只能靠親戚朋友和鄰居接濟度日。
土耳其男子發現社保將其列入死亡人員名單,打10年官司證明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