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出現負增長,但分析人士認為,我國外貿總體穩中趨好,出口增長向好,進口降幅收窄,外貿結構優化,內生動力增強。如果全球沒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突發事件,預計下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體情況將較上半年好轉——
7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了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萬億元,增長0.9%;進口4.96萬億元,下降15.5%。
6.9%的降幅雖較前5月有大幅收窄,但離全年外貿6%的增長目標尚有距離。“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影響了進出口的穩定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在正視困難的同時也應看到,進出口總值雖有所下降,但外貿發展的質量效益有所改善,總體穩中趨好。
此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曾表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都是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外貿累計出口仍保持了來之不易的正增長。
找原因
多重因素拉低外貿增速
做了10多年出口生意的義烏商人陳利民最近決定“改行”了——從小商品的出口,改做跨境電商的進口,“現在出口不好做了,但我覺得國內消費應該有賺頭。”陳利民的話,道出了影響我國外貿增長的最主要原因:外需低迷。
“當前,除美國經濟增勢相對較好外,歐元區、日本等經濟均較為疲弱,新興市場雖經濟增速較快,但受結構性矛盾突出、資金外流等影響,經濟增速也普遍放緩。外需低迷,直接導致了我國外貿增速的放緩。”黃頌平說。
海關總署一項針對近3000家企業的月度問卷調查顯示,上半年反映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同比下降的比例,由年初的43.5%逐月攀升至6月份的50.8%,比例超過了一半。
綜合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削弱了企業出口競爭力。黃頌平表示,我國出口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對綜合成本的變化具有較高敏感性。其中,勞動力成本上漲是削弱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它制約了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和出口。此外,人民幣匯率也是加大企業出口成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今年3月份達到歷史最高點。二季度以來,匯率雖小幅度回落但仍在高位,人民幣對歐元、美元、日元均呈現升值走勢。截至6月3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對美元、歐元、日元分別較年初升值0.2%、6.9%和2.2%。
此外,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也拉低了進口值增速。據悉,自去年7月以來,代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美國商品調查局CRB指數大幅下跌。“盡管今年二季度以來,CRB指數略有回升,但仍較去年同期水平跌幅超過14%。據測算,今年上半年,進口總體價格跌幅為10.9%,拉低同期我國進口總體增速10.4個百分點。”黃頌平說。
看亮點
優進優出帶來新變化
“今年上半年,我國傳統優勢產品在保持出口增長的基礎上,部分裝備制造產品出口也保持著良好增勢。”黃頌平舉例道,比如軌道交通設備出口增長28.3%,手機增長19.7%,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9.3%,紡織機械增長6.1%。在他看來,這正是外貿企業在加快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中更加注重高端制造、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最直接體現。
浙江巨石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玻璃纖維制造企業之一,早在7年前就把企業建到了埃及蘇伊士河畔。如今,這家位于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內的中資企業,決定繼續加大投資上馬最新生產線,國際產能合作帶來的多贏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在提質增效的同時,我國外貿調結構、轉方式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在進出口貿易方式結構、市場多元化、區域布局、貿易主體和產品結構、貿易條件等方面都在不斷優化和有明顯改善。”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李健說。
據統計,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值的55.3%,同比提升了0.4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6.3%,快于總體出口增速5.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外貿自主發展能力在逐步增強。
“優進”方面,上半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明顯好于同期進口情況,其中電子技術、生命科技、生物技術等進口表現突出。原油、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以及衣帽日化等消費品進口也都保持較快增長。
再發力
以改革創新釋放新紅利
“除了在本地開兩家韓國商品旗艦店外,我們還準備在全國再建30家進口商品直營店……”在山東威海市環翠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威海九日進出口公司董事長林旭光正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像林旭光這樣看準中韓自貿區商機的創業者不在少數。今年以來,在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促進外貿穩增長的基礎上,國家又陸續推出了“一帶一路”、掛牌3大自貿區、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對我國外貿發展形成實質利好。
“不僅如此,國家還出臺了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中國制造2025’、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等一批更有針對性的重大改革舉措,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些都將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并將釋放出新的政策紅利。”李健說。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特別是二季度以來外貿趨穩向好的態勢越發明顯。今年二季度,我國進口下降13.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了3.5個百分點;二季度各月出口走勢呈逐月好轉跡象,其中4月、5月出口分別下降6.2%、3.2%,降幅繼續收窄,6月份已經恢復為2.1%的正增長。
不過,當前我國外貿仍將面對諸如希臘債務危機、貿易摩擦頻發等各種新舊矛盾。最新一期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4.8,較上月回落0.2,表明未來出口壓力依然較大。據悉,目前海關總署、商務部等部門正著手從提升貿易便利化、進出口環節減費、緩解融資難等方面制定實施新一輪外貿支持措施,為外貿發展營造有利的環境。
“如果全球沒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突發事件,預計下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體情況較上半年要好。”黃頌平說。(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7月15日,鄭州海關發布消息,今年上半年,我省進出口總值1798.9億元,其中出口1070.5億元,進口728.4億元。從海關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省加工貿易進出口1093億元,占外貿總值的60.8%。
4月15日,鄭州海關通報了一季度我省外貿進出口情況。一季度全省進出口也不乏亮點:航空口岸對外貿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明顯,今年一季度,我省以航空運輸方式實現進出口593.2億元,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4.7%。
據鄭州海關同期發布的信息:“十二五”期間我省累計進出口17686.1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2.4倍;2015年進出口總額是“十一五”末2010年的3.8倍,年均增長率為30.6%。
4月14日,鄭州海關發布消息:今年一季度,我省進出口總值1008.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去年底,富士康手機物料倉儲分撥中心順利實現了從香港倉儲向綜合保稅區內移,也就是“港倉內移”。
4月14日,鄭州海關發布消息:今年一季度,我省進出口總值1008.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去年底,富士康手機物料倉儲分撥中心順利實現了從香港倉儲向綜合保稅區內移,也就是“港倉內移”。
4月14日,鄭州海關發布消息:今年一季度,我省進出口總值1008.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去年底,富士康手機物料倉儲分撥中心順利實現了從香港倉儲向綜合保稅區內移,也就是“港倉內移”。
2月20日,記者從鄭州海關了解到,據統計,今年1月份,我省進出口總值56.1億美元,同比增長45.7%,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紅。富士康進出口貿易對全省外貿的貢獻率為88.1%,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45.7%中有40.2個百分點由富士康拉動。
2月20日,記者從鄭州海關了解到,據統計,今年1月份,我省進出口總值56.1億美元,同比增長45.7%,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紅。富士康進出口貿易對全省外貿的貢獻率為88.1%,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45.7%中有40.2個百分點由富士康拉動。
記者從商務局獲悉,201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9.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全省排名由2013年的第六位躍居第四位,增幅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
開放發展促轉型,經濟發展大提速。年初以來,我市積極適應形勢發展新變化,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增創開放新優勢。
6月10日,記者從鄭州海關了解到,今年前5個月,我省進出口總值1357.3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其中出口824.7億元,增長2.8%;進口532.6億元,增長5.8%;貿易順差292.1億元,縮小2.4%。
4月15日,記者從鄭州海關召開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一季度,我省進出口總值827.4億元,同比增長5.7%。從鄭州海關提供的材料來看,一季度我省進出口總值穩居中部六省第一,占全國外貿和中部的比重雙雙提升。
截至2014年3月底,鄭州海關共有B類生產型企業4749家,從理論上講,這些企業如在河南報關,都是可以獲益的。鄭州海關和參與試點的電商、物流等企業,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可將通關時間從原來的最快3周,縮短至最快1個小時。
1月23日上午,記者從河南省商務廳召開的2013年全省商務運行情況通氣會上了解到,去年全年我省實際利用境內外資金合計超過7000億元。其中,新批外資企業344家,實際利用外資134.57億美元,居中部六省第1位......
這似乎并不足以威脅到中國年初設定的目標——外貿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因為海關統計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合計3.0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7%。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指出,當前中國外貿增速放緩的大背景是全球經濟發展減速,致使市場需求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