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訓場上英雄生前所在部隊官兵的合照
央視網特稿 清晨狂風呼嘯,白天熱浪襲身,茫茫戈壁上放眼望去只有遠山,腳下到處是駱駝刺。
“我們和英雄在一起”網絡名人們走進軍營,兩天一夜”的時間里和戰士們一起吃飯、住帳篷、出早操、看演練,戰士們給網絡名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這里,邱少云烈士留下的精神,被傳承和珍發揚,這是他們堅持的信念。戈壁灘上的烈日暴曬他們能忍受;駱駝刺留在手臂、手背的永恒傷疤他們不在乎甚至引以為傲;他們不怕自然條件的惡劣,但他們卻“無力”反駁那些網絡言論。面對網上抹黑英雄的言論,戰士們委屈、無奈、痛心,拜托大家將其心聲傳出去……
訓練:一聲“臥倒”根本管不了腳下有什么
極限礪膽、包扎殘肢、處變不驚、勇闖刀山、穿越火障、汽車碾壓……一連串任務動作一氣呵成,這是部隊炮兵連心理行為示范科目的現場,是他們鍛煉心理素質的必備課。
駱駝刺是戈壁中最堅強的植物之一,它的威力遠遠超出人的想象,同行一位老師腳穿拖鞋走在戈壁上,駱駝刺深深刺穿了鞋底。午后的戈壁上,連頭發都燙的不敢觸碰,為了對抗“敵軍”,戰士們隱蔽在戈壁中,一聲“臥倒”,不管腳下的駱駝刺有多少,沒有任何猶豫。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網絡名人體驗】
軍事專家孫曄飛: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的部隊,這種血性和骨氣,在和平時期對一支軍隊來說更加重要,包括將來打信息化戰爭,這種戰斗精神和頑強意志,和鋼鐵般的紀律,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是英雄部隊的傳統,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傳統。我們這支軍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經歷了無數次的磨難,但是我們的傳統、英雄血脈從來就沒有斷過。
微博博主“老阿姨在看著你”:部隊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他們去站哨,不管多遠都是步行前往,在戈壁上你可能覺得很近的地方,走路需要很長時間。
雷希潁:太激動太震撼,近距離接觸英雄的部隊,看他們短時間內完成那么多任務,他們對英雄精神的積淀和傳承,他們對部隊稱謂的珍惜,在這里他們創造了很多奇跡。
表演:戈壁灘上那場難忘的時裝秀
夜幕降臨,戈壁氣溫驟降,河西最美的星空盡收眼底,一抬頭就能找到北斗七星。戈壁上舉辦的這場篝火晚會,展現了這些部隊官兵的另一面:他們能承受戈壁惡劣的天氣,在烈日下舉行高強度的演練,也能成為夜晚戈壁灘上耀眼的星。
最新款的衣服可以是報紙,也可以是蚊帳,甚至是背包……在LadyGaga的歌聲中,一場特殊的時裝秀在戈壁灘上舉辦;轉眼又上演了一場川劇變臉秀……訓練時他們陽剛,眼神堅毅,夜晚篝火晚會時他們活潑開朗,多才多藝。
【網絡名人體驗】
網絡漫畫家“地瓜熊老六”:我對部隊有一種情結,當天我被實彈演練震撼到了。但最出乎意料的是篝火晚會,那場時裝秀,反差簡直太大了,只有真正走到部隊才知他們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在訓練外,他們創新、另類,讓人感受到了真真實實的英雄。
戰士:以英雄所在部隊為榮
何時萌生了要當兵的想法,李成旭已經忘了,為了走進軍營,他“費”了不少勁。
高考前原本準備當兵,結果考上了大學;大一,沒報上名;大二,家人阻攔;大三,再不去當兵,時間就來不及了,于是自己偷偷報了名,臨出發時才告訴家人。
在新兵連,當他得知三班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時,他偷偷跑去三班宿舍,看到墻上掛著三面旗子:“嚴守紀律模范班”、“內務衛生模范班”、“軍事訓練模范班”,從此暗下決心一定要進到三班。被子疊的不夠好,偷偷在樓道練習;跑步成績有差距,提前起床鍛煉,終于在新兵百名尖子選拔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三班。
“當你真正了解了他的事跡,才能深刻認識到英雄精神,他就是榜樣和標桿”,這位過去針扎一下都會喊叫的90后男孩,如今在戈壁上,卻以駱駝刺留在手臂上的疤痕為傲。
【網絡名人體驗】
軍事專家孫曄飛:看到英雄部隊的連長和指導員的成長,我非常高興,感受到了他們在一點點地蛻變,英雄的血脈在他們身上完全扎根了。
英雄不是個體,是一個群體,英雄精神的傳承,和文化氛圍有很大關系,解放軍是一所大學校,即使年齡再小,只要進入部隊,這種文化氛圍能讓人迅速成熟,這種成熟最重要的體現就是意志和品質,這也是我們要堅持和弘揚的。(記者 王小英)
12日晚,安徽預備役三團(巢湖預備役團)戰士劉安軍在巡堤時因過度勞累身體出現不適,13日上午因“心源性猝死”犧牲在抗洪一線。
盧永蘭回憶道,南沙海域是臺風多發區,每年都有數十次臺風正面襲擊礁盤,不少守礁戰士都曾面臨生死考驗。“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現在南沙守礁官兵們無論是裝備條件,還是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7月31日,戰士們在訓練結束后給警犬洗澡降暑。成立于1992年的武警山東總隊直屬支隊警犬班,是“反恐利
“沒誤你們的事兒,我心里的石頭也落了地。能為軍人做點事,我真的很高興……”近日,在市區北京路博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兩名軍人向拾獲重要物件的企業張姓員工道謝,沒想到他拒收酬金、禮物,連名字也不愿透露。
重新站起來的朱彥夫贏得了父老鄉親的愛戴,回鄉的第二個年頭,他被選為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幾個冬天,朱彥夫拖著17斤重的鐵腿,和全村上百號勞力一起住荒山,填深溝,造梯田、修水庫。
在西方國家推出“未來戰士”之后,俄羅斯也宣布完成“未來戰士”的測試工作。
面對三萬現金心不動,歸還失主不收酬謝。解放軍駐新鄉第54集團軍警備隊戰士劉世豪拾金不昧的事跡在軍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重慶崽兒、不到30歲的軍人楊波,被從山崖下的河中抬上來。據成都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消息,昨日12時40分許,第13集團軍一輛載有17名官兵的救災車,在趕赴災區途中翻下山崖、墜入河中,一名戰士當場犧牲、3人重傷、4人輕傷,其中1名重傷者送醫后不治身亡。
北京時間7月11日01時43分(當地時間2016年7月10日20時43分),參加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部隊的蒲江籍下士李磊在執行任務時遇襲,獻出了年僅22歲的生命。得知李磊犧牲的消息后,蒲江縣相關領導趕到李磊家中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短短半個小時后,戰士們身體里散發出來的熱氣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在戰士們的帽子、絨衣外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冰鎧甲”,猶如“兵馬俑”兵團來襲。戰士們的帽子上、護臉上都結了一層冰霜,猶如“圣誕老人”。戰士冬訓穿“冰甲”滿頭冰霜
短短半個小時后,戰士們身體里散發出來的熱氣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在戰士們的帽子、絨衣外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冰鎧甲”,猶如“兵馬俑”兵團來襲。戰士們的帽子上、護臉上都結了一層冰霜,猶如“圣誕老人”。戰士冬訓穿“冰甲”滿頭冰霜
西藏公安邊防總隊吉隆邊檢站監護中隊值班室的掛鐘指針永遠定格在14時11分26秒,這塊鏡面開裂的掛鐘就這么安靜地躺在墻角的廢墟中,默默地見證了一場震慟世界屋脊的災難。
任何一支軍隊也無法保證戰士受傷時,醫護人員會天使般地及時出現在傷員面前。所以,“救治鏈”的最前端是戰斗員的自救互救。戰士們在攻防戰術上下的功夫要遠比自互救多得多,自紅軍時代創立的止血、包扎、固定、通氣和搬運技術“戰救五項”幾被遺忘。
6月3日下午,海軍工程大學在湖北監利“東方之星”沉船救援現場的長江大堤旁,舉行簡短儀式,為潛水員官東記一等功,潛水員謝啟峰記二等功,潛水員石柏巖記三等功。其中,火線榮立三等功的石柏巖是河南開封鼓樓區人
5月26日,一名武警消防戰士在江蘇警官學院的滅火救援業務競賽中穿越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