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 三乘三等于幾?放在中國和拉美國家藍圖下,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學答案。李克強總理在日前結束的拉美之行期間,提出推進中拉產能合作“3乘3”新模式,以此為突破口,不僅找到了中拉合作的新路子,開辟了南南合作的新前景,還探索了南北合作的新途徑。
這是繼習近平主席去年7月訪問拉美時提出的構建“五位一體”的中拉關系新格局后,雙方合作伙伴關系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升級。
拉美地區是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石,是全球繁榮與增長的新興力量,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在當前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期,要走出持續低迷,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將為全球經濟和各國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產能合作不僅面向拉美,更面對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可以說,中拉產能合作“3乘3”這一模式,即共建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實行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既是先行者,又是試金石。
世人樂見中國新倡議,是因為中國秉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契合世界發展與國際合作大勢;人們看好中國對外合作新方式,是因為中國優勢正對接發展之需,解決方案高效務實。
發展者明白,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續影響下,全球經濟增勢乏力,南北、南南經貿互動深刻調整,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不少新興經濟體在資金、技術、基礎設施、工業化方面的短板更顯突出,保增長、促發展、惠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
廣大新興經濟體既難于在傳統國際合作開發框架下獲取足夠資源,突破發展瓶頸,也不大可能依靠一己之力,把地緣、資源潛力轉化為經濟實力和國民福利。在此歷史臨界點,跨越式提升中外經貿合作的時機已經成熟。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充分創新,繪就了互聯互通、一帶一路等宏偉藍圖,積極團結各方共同設計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新型合作開發模式。
人們發現,針對國際合作中各種具體情況和問題,中國提出了多層次發展策略,為地區國家量身定做合作共贏方案。
“3乘3”這樣創造性的設想,正是中外合作共贏之術的最新延展,發揮了中國新優勢,契合拉美國家需求,也遵循著市場經濟規律,利于發揮中外、公私、多部門合力,有效促進產業、產能合作與發展,最終將打通資源、產業、金融一體化鏈條,形成中外跨境、跨界、跨部門合作通暢運行的良性格局。
人們看到,與中國的合作不會停留在一紙合同上,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和實惠。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累計在拉美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逾1100億美元,包括天然氣、管道、電廠、道路、海港、住房、通信和鐵路方面的項目。這一次,李克強總理在巴西期間宣布,中方將設立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為此提供300億美元融資,支持中拉產能合作項目。
從中拉產能合作出發,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都將能找到一條合作模式升級的新途徑。放眼遠景,中國智慧和方案必將助推中外合作縱深發展,從而改進國際開發格局,緩解結構性矛盾,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記者傅云威)
埃利斯說,最令人關注的還是習近平主席在本月對厄瓜多爾、秘魯和智利三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以及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努
本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拉美之行將要開啟。11月17日至23日,他將對厄瓜多爾、秘魯和智利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秘魯利馬舉行的APEC會議。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三次踏上拉美土地。
2014年7月,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夕接受拉美四國媒體聯合采訪
這是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秘魯和智利,也是中國與厄瓜多爾建交以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厄瓜多爾。
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啟程對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特稿:互信·互惠·互鑒——中拉合作蓄力前行 剪刀舞、探戈、狂歡節,一系列拉美文化精粹亮相中國舞臺……
當地時間5月21至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拉美的訪問進入哥倫比亞一站。作為拉美第四大經濟體,哥倫比亞政體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發達、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中高增長、調結構、優動力的“新常態”,中拉貿易增速隨之趨緩。
中國和拉美關系越走越近了,近年不斷取得跨越式發展,進入雙邊合作與整體合作并行互促的新階段。繼習近平主席兩次訪問拉美后,李克強總理又踏上訪問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四國的行程,以深化中拉在產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自貿區建設、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的合作。
中拉論壇,也就是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本月8日至9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哥斯達黎加總統索利斯、候任輪值主席國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拉共體“四駕馬車”成員國巴哈馬總理克里斯蒂,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8日在北京開幕。哥斯達黎加大學教授、國際政治評論員弗朗西斯科·巴拉奧納說,中拉論壇表明拉共體正作為一個整體與中國合作。
可以說,中拉論壇的成立標志著加起來覆蓋全球陸地總面積1/5、總人口1/3、經濟總量1/8的兩方踏上了團結合作的新臺階。據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201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每增長百分之一,可以拉動拉美經濟增長百分之零點五。
在此背景下,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1月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并成為構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的全新平臺。在文化和科技方面,中國已與19個拉美國家簽訂了文化協定,與20多個拉美國家建立了科技交流與合作關系,相互合作蓬勃開展,人民友誼日益加深。
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貴賓們表示熱烈歡迎。 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哥斯達黎加總統索利斯、拉共體候任輪值主席國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加勒比共同體輪值主席國巴哈馬總理克里斯蒂先后致辭。
沃土之上,中拉友好合作的種子生根發芽,孕育盎然生機。”習近平主席去年7月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上的主旨講話音猶在耳,“中拉時間”蓄勢而發。拉美學界認為,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拉美發展的“機遇的十年”,中國夢與拉美夢相互聯通,相得益彰。
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人民大會堂同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舉行會談。科雷亞表示,中國和拉美相距遙遠,中拉合作論壇為雙方關系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為雙方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厄瓜多爾和拉美國家歡迎和期待中國更多參與拉美國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