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日喀則市人社局、桑珠孜區人社局和聶拉木縣人社局聯合52家企業,把專場招聘會開到了桑珠孜受災群眾安置點里,為廣大受災群眾提供暖心服務。
“4·25”地震發生后,樟木鎮近6000名受災群眾告別故土,轉移安置到桑珠孜區。天災無情,人有情;天災無情,黨和政府有情。“為實現災區群眾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的目標,重拾生活信心,在各方支持與關心下,今天在此召開專場招聘會,為災區群眾提供各種就業崗位。”市人社局局長多吉次旦說。
據了解,參加此次招聘會的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商戶等52家用人單位,帶來650多個崗位,涉及廚師、服務員、銷售員、裝載機操作員、平面設計等20多個工種。
一進招聘現場,扎桑就被薩拉實業有限公司的房地產銷售崗位吸引住了。在與公司工作人員就工作職責、薪酬待遇等的一番交流后,她填寫了一份完整的用工信息表。地震前,扎桑和丈夫在迪斯崗開了一家商店,每月收入1萬元左右。“地震的發生,給我全家很大的壓力,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但不能等靠國家,最主要的還得靠自己努力,我會珍惜此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積極努力工作,開創新生活。”
和扎桑一樣努力改變就業觀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的受災群眾大有人在。在樟木鎮樟木居委會,拉巴干過酒店服務員,開過牧場,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滿。地震讓她重拾昔日的拼勁,她選擇了自己所熟悉的崗位——酒店服務員。在鴻達建設有限公司,拉巴向招聘人員超水平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加上她會普通話、藏語、英語、尼泊爾語、印度語,公司招聘人員當場表示,優先考慮錄用。“有了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作,再加上我老公開車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會慢慢好起來的。”拉巴信心滿滿地說。
據多吉次旦介紹,為拓寬災區群眾就業門路,減少損失,日喀則市人社局協調相關部門從5月18日開始對災區群眾開展技能培訓,制定專場招聘計劃,向市內各用人單位印發《為災區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的倡議書》,積極引導安置點受災群眾外出打工,為其提供最新的勞務信息。5月21日,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就奔波在安置點各帳篷內,把企業的招聘信息發送到災區群眾手中,讓群眾提前了解勞務信息。
前來參加招聘會的旺家福超市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不僅拿出110個適合災區群眾的崗位,還從工資待遇上給予特殊關照,盡最大的努力幫助災區人民度過難關。
招聘會進展不到一個小時,入場人員就達到617人,求職者多以中青年為主,260多人初步達成就業協議。
“如果企事業單位本次沒有錄用到合適員工,也可以從其他縣區的災區群眾中努力發現適合本企業所需人才。再則,招聘會后,各有關部門會繼續努力,做好本次招聘會的跟蹤服務工作,努力把招聘會取得的成果落到實處。”多吉次旦說。
7月19日,安陽市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部分縣(市)區鄉鎮受災。7月20日上午,副省長王鐵專程到安陽縣韓陵鎮轉移安置點,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群眾轉移安置工作。
據悉,在這次災害救援中,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災害救助工作。
“4.25”尼泊爾8.1級大地震過去兩周,中國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吉隆、定日和阿里地區普蘭等遭受嚴重影響的邊境縣,出人意料地秩序井然、安寧和諧,出人意料地歌聲飛揚、夢想遍地。
” 4月30日上午,在拉孜縣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記者見到了來自樟木鎮雪布崗村的受災村民嘎瑪曲珍。手上沒有國旗,于是拉巴卓瑪找到安置點工作人員要了一面;沒有旗桿,她就用支撐帳篷的鐵桿代替。
為保障救助資金公正公開,該市財政局對救災物款的發放實行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確保公正透明。加大對資金使用情況的跟蹤監管,杜絕違反規定挪用、截留、貪污救災資金行為的發生。
記者昨日從省民政廳獲悉,我省獲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1.2億元。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我省9月9日~19日期間發生的嚴重暴雨洪澇災情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赴我省漢中市重災縣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協助和指導做好救災工作。
災區各級民政部門及時開展災害救助工作,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發放400多套衣被等救災物資,物資折款16.46萬元,確保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14日,珠江三角洲南部、粵東市縣以及粵北的部分市縣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縣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隨著災情核查的進一步深入,新疆于田強震受災人數已增至5萬余人,但無人員傷亡報告。中國紅十字總會首批救災物資也于13日下午運抵于田縣距震中最近的阿羌鄉皮什蓋村。
據新疆民政廳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12日17時19分發生的里氏7.3級地震已造成新疆和田地區6個縣、7800余人受災,所幸仍無人員傷亡報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安排一名副廳長帶隊,從莎車縣緊急趕往于田縣現場指揮當地醫療救援工作;同時派出3支醫療救援隊趕赴災區開展醫療救援工作。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2月10日,財政部、民政部下撥2013-2014年度第二筆中央冬春救災資金14.6億元,進一步支持各地做好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2013年12月9日第一筆中央冬春救災資金58.4億元下撥以來,各地根據實際制定了周密的冬春救助工作方案,加強規范管理,實施分類救助,妥善做好受災群眾過冬生活安排。
記者6日從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近日先后派出6個督查組,到今年受災較重的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浙江、江西、陜西等6省區開展專題督查調研,督促指導重災區做好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倒損農房恢復重建、救災款物管理等工作,妥善安排受災群眾過冬生活。
民政部副部長姜力在會上指出,今年以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洪澇、干旱、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均偏重發生。各地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抓緊調整完善冬春救助方案,及時足額撥付資金,強化資金監管,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2013年9月23日,受“天兔”影響,廣東陸豐縣金廂鎮前厝村受影響嚴重,海水倒掛,房屋受損,電力終斷。截至目前,廣東省民政廳會同該省財政廳下撥災害生活救助應急資金1000萬元,給災區調撥救災帳篷300頂,棉被3500床,衣服2000套。
記者今(10)日從省民政廳獲悉,截止7月9日14時統計,已造成7個市州的17個縣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369543人,緊急轉移安置2414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618.93公頃,農房倒塌51戶,182間;農房嚴重損壞758戶,2879間;農房一般損壞643戶,2730間,直接經濟損失33001.81萬元。
記者今(10)日從省民政廳獲悉,截止7月9日14時統計,已造成7個市州的17個縣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369543人,緊急轉移安置2414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618.93公頃,農房倒塌51戶,182間;農房嚴重損壞758戶,2879間;農房一般損壞643戶,2730間,直接經濟損失33001.8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