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5月16日電 日本政府15日向國會提交了一系列旨在擴大自衛隊海內外軍事活動的安保法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稱,安保法案旨在維護日本和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
但從法案內容看,冠名“和平”的安保法案實為“戰爭立法”。鑒于安倍政權的軍事大國野心,日本今后在安保和軍事領域的動向將使地區局勢更趨復雜。
冠名“和平” 實為“戰爭立法”
安倍政府向國會提出的一系列法案包括1個新立法和10個修正法。
新立法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其實質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據這一法案,日本可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支援。在此之前,日本在諸如派兵支援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時,需事先在國會通過有一定時效的“特別法”。
10個修正法則統一打包并冠名《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包括《武力攻擊事態法修正案》《重要影響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PKO協力法修正案》《船舶檢查法修正案》《美軍等行動通暢化法案》《海上運輸規制法修正案》《俘虜對待法修正案》《特定公共設施利用法修正案》和《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設置法修正案》。
一系列法案修正主要圍繞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和擴大自衛隊海外行動自由度展開。之前,日本僅限于本國遭直接武力攻擊,即發生所謂“武力攻擊事態”時才能行使個別自衛權。去年7月,安倍政府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即在日本未受攻擊時也能行使武力。為了將這一內閣決議落實到法律層面,安保法案修正案中提出了“存立危機事態”和“重要影響事態”兩個新概念。
所謂“存立危機事態”出現在《武力攻擊事態法修正案》,指“與日本關系密切國受到武力攻擊,日本的生存處于明確危險境地”時,日本也可出動自衛隊行使武力。所謂“重要影響事態”,即“海外發生威脅到日本和平與安全的事態,放任不管的話,或將發展到對日本的武力攻擊”。《重要影響事態法案》突破了現行《周邊事態法》中對自衛隊后方支援行動的地理限制,將使自衛隊向美軍等外軍提供軍事支援的范圍從日本周邊擴大至全球。
其他修正法案也如此。例如,《美軍等行動通暢化法案》中,新增在“存立危機事態”下,對美軍和其他外國軍隊提供各種方便措施的內容。在《船舶檢查法修正案》中,新增在“重要影響事態”下,對日本周邊以外的可疑外國船只進行臨檢的內容。《PKO協力法修正案》則允許自衛隊除參加聯合國維和活動外,還能參與類似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等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海外軍事活動。
手法違憲 倒行逆施
一系列安保法案的提出,意味著安倍政權顛覆日本戰后和平國家體制的企圖進入重要階段。由于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占多數,法案獲通過應不成問題。一旦法案獲得通過,意味著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等重大安保政策調整得到法律層面的保障,也宣告日本戰后長期堅持的專守防衛國策遭徹底顛覆。
正如日本輿論指出,安倍重走軍事大國道路的種種做法,對內踐踏了日本憲法體制和議會民主制,對外則是在走窮兵黷武的戰前老路。
安倍重塑軍事大國的最大障礙是日本憲法和維護和平憲法的主流民意。為繞開修憲的重重程序障礙,安倍的做法是在立法程序上“倒行逆施”,先以修改憲法解釋的手段解禁集體自衛權,再通過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造成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既成事實,然后才歸結至法律修正。而一系列安保法律的修正,又對憲法中有關行使武力和自衛權的規定形成了“倒逼”。
日本律師聯合會會長村越進指出,安保法案違反了憲法前文和第九條中有關和平主義、不行使武力的內容,從根本上顛覆了日本和平國家的國體。不經修憲程序,通過下位法實質修改憲法條款,是對立憲主義和主權在民基本原理的背離。
日本知名憲法學者組成的“國民安保法制懇”批評說,不論是解禁集體自衛權、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還是制定“安保法案”,其內容和程序都與基于憲法的日本法制格格不入。安倍政權的這些不當做法才是對日本的“存立”威脅。
四處攪局 居心叵測
此外,安倍的“戰爭立法”顯然還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甚至惡化地區安全形勢。
安倍在內閣決議通過安保法案后的記者會見中稱,日本“絕不會”因此卷入美國的戰爭,日本自衛隊“絕不會”參加諸如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但是,許多有識之士對安倍的信誓旦旦深表懷疑。
此間評論人士梳理安倍以往的發言指出,安倍說過的“絕不會”毫無信用可言。安倍第一次執政時,曾宣稱日本的核電站絕對不會發生電源喪失的情況,結果福島核事故就是因電源喪失所致。在東京申奧中,安倍向國際社會信誓旦旦地表示福島核污水絕對可控,但后來事實證明核污水一直在失控。
“國民安保法制懇”指出,法案中提到自衛隊“平時(相對戰時而言)對美國軍艦進行防護”,這很有可能讓自衛隊卷入美國主動尋釁引發的沖突。
日本軍事評論家前田哲男指出,通過一系列安保法,安倍政府把解禁集體自衛權、強化海洋安全保障、日美武力行使一體化等軍事安保政策大轉換具體落實到了立法層面,并創造出“灰色事態”,“存立危機事態”和“重要影響事態”等新名詞。這些令人費解的“事態”,讓人聯想到日軍當年以保護權益為名發動“滿洲事變”,“上海事變”和“支那事變”(盧溝橋事變)等侵略戰爭的歷史。(記者 馮武勇)
TPP生效需要簽署國中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批準,但特朗普的就任使生效前景難以預料,日本在野黨集中炮轟執政黨與政府急于使其獲批。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日報道,日本很快將租借給菲律賓5架TC90飛機,該機的巡邏半徑可以涵蓋南海大部分爭議水域。
日本政府當天上午在首相官邸召開了安倍等出席的緊急災害對策總部第二次會議。在此之前,防衛相中谷元在防衛省召開的災害對策會議上聽取了有關自衛隊營救災民等活動情況的匯報。
據日媒報道,印度鐵道部本月25日發布的2016年度(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預算案提出,為實現在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之間采用日本“新干線模式”的高鐵計劃,將于近期成立特定目的公司。
據日媒報道,多名日俄關系消息人士透露,日俄兩國政府10日開始研究最早明年年初在東京舉行副外長級磋商的事宜。據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高官本月上旬與俄外交部門人士在東京會談,告知俄方安倍有意盡早訪俄。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NHK新聞網12月10日報道,本月10日是日本幾乎所有公務員領取冬季獎金的日子,此次國家公務員的平均獎金為65.8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48萬元),較去年減少約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90元)。
據日媒報道,日本74位知名學者本月17日發表聲明,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即將發表的戰后70周年談話中繼承之前歷代內閣的見解、明確表明“侵略”、“道歉”等關鍵字眼。聲明稱,新談話應承認日本在二戰中“殖民地統治及侵略”歷史,必須標明“心中的痛徹反省與道歉”,繼承該歷代內閣的正確歷史觀。
7月16日,在日本東京國會附近,人們手舉標語參加抗議安保法案游行活動。中新網7月17日電 據外媒報道,在日本執政黨強行在國會眾議院通過《安全保障法案》后,17日,在東京政治集中地-永田町的國會大樓里異常冷清。
“中方公開確認已對安倍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參加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顯示了一種胸懷”。“一個微妙的邀請”,德國全球新聞網12日稱,北京主動邀請日本首相參加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儀式,給安倍留下一個棘手的難題。
“日本絕不會重蹈70年前戰爭的覆轍,我們已宣誓不再戰。對于備受外界關注的戰后70年講話,安倍說:“戰后50年的村山談話和60年的小泉談話,我整體上繼承這兩個談話的歷史認識。
日本擬砸千億美元支持亞洲基建安倍明將公布具體計劃,日媒稱此舉意在提高存在感、較勁亞投行 日本時事通訊社19日報道,日本計劃在今后5年投資大約1000億美元,用于支持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29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通篇未就侵略歷史和“慰安婦”問題道歉,受到日本輿論的批評和質疑。對于安倍在美國國會宣稱將在今年夏天完成的安保相關立法,48%的日本民眾表示反對,贊成者只有35%。
據日媒報道,鑒于日本首相官邸屋頂發現小型無人機,日本政府將于24日下午在官邸召開討論修改無人機使用規則及法規的相關省廳聯絡會議。” 一架小型無人機當地時間22日上午被人發現墜落東京千代田的日本首相官邸屋頂,機上附有類似發煙筒的物品和塑料容器。
當地時間2015年1月5日,日本三重縣伊勢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伊勢神宮,這是日本歷代首相新年參拜伊勢神宮的例行活動。中新網4月21日電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21日系靖國神社春季大祭首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沒有進行參拜而選擇向其供奉“真榊”祭品。
據日本共同社4月16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本月2日召開的關于戰后70周年談話的專家懇談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及日本在戰后較早階段就開始向他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一事,并評價稱“70年來積了很大的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