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道 外媒稱,科學家在肯尼亞西北部找到了至今最古老的石器,這些石器在330萬年前制成,比此前最古老的石器早70萬年。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14日報道,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報道,石器的制成時間早于現代人類的出現,或將挑戰考古學界對于人類通過敲擊石塊來創造新技術的觀點。
進行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在權威雜志《自然》中發表論文,分享研究結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13日下午1時發布文告公布這項研究。這些科學家來自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和其他美國與法國大學。
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顯示,原始人類當中,有一組很早就具備思考如何制造尖銳工具的能力。
新發現給人科(homonid)的行為提供可研究的資料。人科是包括現代人類(智人,或homo sapien)的一科。多年以來,人類學家一直認為人屬(homo)—也就是最終進化成現代人類的屬—是首個制作這些石器的人類。科學家猜測,這些石器或是由Kenyanthropus platytops制成,又或者是由尚未被發現的另一種人科類所制成。
雖然科學家還沒發現石器是誰制造的,但考古學家1999年在離這些石器約1公里處發現了一個有330萬年歷史的人科頭骨。另外,一些牙齒和頭骨被發現在數百米遠處,而一顆尚未被確認身份的牙齒發現在100米遠處。
科學家表示,這些石器或是用來切肉的。但被發現的區域數百萬年前曾有蔥郁的植被,石器也可能是用來撬開堅果或塊根,或敲破朽木來抓取里頭的昆蟲,又或者是科學家尚未想到的用途。
外媒稱,科學家在肯尼亞西北部找到了至今最古老的石器,這些石器在330萬年前制成,比此前最古老的石器早70萬年。
西藏:發現3200年前新石器陶器和青稞種子遺跡
西藏:發現3200年前新石器陶器和青稞種子遺跡
【環球網綜合報道】外媒報道,科學家們聽到了大量來自太空深處的罕見訊息。這份新的研究報告說,科學家們在一次太空觀測中發現,在250萬顆恒星中,只有234顆擁有這種獨特的光脈沖訊號。
報道稱,科學家們難以對這些奇特表現進行明顯合理的解釋,所以他們認為這些信號可能是來自外星人的訊息。” 報道稱,這份報告發表在《太平洋天文學會叢刊》上,名字叫《在一個類似太陽系的一小部分恒星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周期性光脈沖信號》。
魚非魚四眼生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8日報道,澳大利亞漁民西蒙·米爾菲爾德(Simon Merefield)在達爾文市的布法羅河中捕獲了一只似魚非魚的四眼生物,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激烈爭論。
科學家首次發現琥珀中的古鳥類
世界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5月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刊登了題為《冰河時期的歐洲人群歷史》的論文。
多項研究發現,女性通常比男性壽命更長。女性的秘訣是什么?英國“一切只為你(all about you)”網站最新載文,分享了世界9國女性的長壽秘訣。
今天上午,2016年“突破獎”頒獎儀式在美國加州圣何塞舉行。中國科學家王貽芳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研究發現,普通植物油加熱做飯時會產生大量醛類化合物;而醛類化合物可能導致癌癥、心臟疾病以及癡呆等多種病癥。
“這項原創性極高的研究工作揭開了在炎癥領域潛伏多年的‘黑匣子’,是炎癥領域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非凡的重要性’!”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超級稻種質創新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專家最新合作研究發現,水稻染色體拷貝數變異可調控水稻的粒長和品質,這為水稻粒形的分子設計和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培育奠定了基礎。
他們發射高速氦原子,讓其穿過第一道激光光柵,并測量如果第二道光柵出現的話,氦原子狀態是否發生變化。在第二道光柵引入之前,研究人員對氦原子穿越第一道光柵的線路進行了測量。
據臺灣“中央社”5月21日報道,科學家在21日刊登的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表示,南極洲部分地區的冰河已經開始快速融解,這促使海平面升高,威脅各地海岸和紐約到上海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