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5月2日訊 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是由武警總醫院和華山醫院的16位專家團隊組成,他們在4月30日晚抵達加德滿都,隊員主要由多次執行國際援助任務、經驗豐富的醫生組成,他們將在災區為民眾提供醫療、急救等人道服務。五一勞動節是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在加德滿都正式開展醫療工作的第一天,隊員們的主要任務是醫療救援、檢驗、洗消和防疫。
5月1日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給尼泊爾巴德崗市區孩子看病 程瑩 拍攝
1、克服路途疲憊和時差 進入工作狀態
北京時間4月30日晚上9點,加德滿都時間6點45分,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隊員到達加德滿都后,連續近10個小時的轉機飛行已經很疲憊,但是大家都沒有考慮休息,顧不得近幾天來為出國參與國際人道救援工作認真準備和連續待命的辛苦,立即進入了準備適應當地情況展開醫療服務工作狀態,擔任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隊長、來自武警總醫院的陳金宏同志抵達加德滿都后,立即帶領隊員驅車尋找地方寬敞、適合接收更多地震受傷人群救治環境的地方搭建流動醫院,當天陳金宏同志一直找到第二天、那5月1日加德滿都時間凌晨1點才返回到尼泊爾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駐地。
5月1日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給尼泊爾巴德崗市區老人看病 程瑩 拍攝
2、流動醫院設在加德滿都巴德崗市
北京時間5月1日10點,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選擇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以東30公里,這次425地震受災嚴重的巴德崗市搭建流動醫院,救援隊營地駐扎在城區的一片空地處。這里被稱為“稻米之城”,也是尼泊爾世紀建筑和藝術的發源地,巴德崗市城中心有杜巴廣場、陶馬迪廣場和塔丘帕廣場這三大廣場,在這次8.1級的強震中有許多著名的神廟損毀嚴重,到處是廢墟,處處是坍塌的殘垣斷壁。
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抵達巴德崗市時,很多在425地震的受傷的民眾已經分散居住在帳篷點,中午的氣溫高達35度,震后為了防止次生災害和不斷發生的余震傷害,民眾只能住在空地搭滿了低矮不透風的帳篷,而整個加德滿都地震災區在這個季節是蒼蠅叢生,生活環境非常惡劣,許多的民眾出現了感冒、腹瀉及皮膚感染等疾病癥狀。
5月1日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在尼泊爾災區教民眾如何使用中國藥品治病 程瑩 拍攝
當天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員分為三個組到各個點巡診,隊員們每到一處立刻為受災民眾進行巡診、并派發藥物,并由翻譯交代他們如何使用中國藥品。
3、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備受歡迎
北京時間5月1日下午17時16分,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收到來自中國民間組織明球救援隊隊長薛雨報告,介紹在巴德崗市搭一個叫chhlkng的邊遠山村,有一位孤寡癱瘓老人在地震中雙下肢及背部受傷,傷處潰爛,急需緊急處理。陳金宏隊長即刻帶領隊員超聲科副主任醫師侯海軍、兒科主治醫師王軍跟隨薛雨及志愿者驅車20公里、趕去現場施救。
5月1日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在尼泊爾巴德崗市區檢驗水質狀態 程瑩 拍攝
陳金宏隊長他們在趕到chhlkng村的路上,因為地震,車開不了,還要徒步2公里翻過幾處瓦礫堆和穿過小道,其間在一個小山坡,見到一個僅有一平米的帳篷里有位名叫那瓦切巴哈多拉的78歲老人,老人家也有地震時背部受傷,已經無法平躺,而且雙下腿都已經炎癥嚴重,陳金宏隊長立即停下來,請村民幫忙把老人抬到一個空曠地方,先為老人家清創,再做包扎和傷口處理,同時囑咐同村村民每天幫助老人將帳篷打開,把鋪蓋抬到陽光處晾曬,抬老人出帳篷外面曬太陽以便于傷口逾合,并約好明天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醫生再趕來換藥。村民們見到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醫生的精心治療過程和醫囑后,連聲道謝,告別時感動的大聲說:“Chinese、Chinese!”
5月1日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在尼泊爾給78歲老人那瓦切巴哈多拉治療 程瑩 拍攝
5月1日這一天的巡診途中,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三個組每到一處,都成了當地百姓最受熱情的歡迎嘉賓。425強地震之后的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巴德崗市滿目瘡痍,受地震影響的民眾,特別是受傷急需救治的民眾:無論大人還是孩子,見到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開展醫療服務隊員到來認真地給他們人道醫治服務,都會用中文:“你好”“謝謝中國”同中國醫生打招呼。
這些都印證了有一千多年友好鄰邦關系的中尼兩國“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友好情誼。(記者 沈陽 通訊員 程瑩 崔佳)
4月26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圍觀的尼泊爾民眾在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搜救出幸存者后向搜救隊員歡呼致意。
4月26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圍觀的尼泊爾民眾在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搜救出幸存者后向搜救隊員歡呼致意。
尼泊爾民眾在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搜救出幸存者后向搜救隊員歡呼致意。
4月26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圍觀的尼泊爾民眾在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搜救出幸存者后向搜救隊員歡呼致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應急醫療隊和第一批中國紅十字會國際救援隊已結束在菲律賓臺風“海燕”重災區的醫療救援任務,和平方舟號仍將在災區執行救援任務。
應尼泊爾政府請求,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26日上午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特里布萬國際機場,赴地震災區實施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根據菲律賓減災委公布的最新災情信息,臺風“海燕”在菲律賓造成的死亡人數升至5598人,受傷人數仍為26136人。臺風“海燕”本月8日襲擊菲律賓,這是該國有記錄以來的現代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臺風災害。
(記者 張明)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22日在馬尼拉透露,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計劃在菲臺風重災區萊特省的帕洛鎮建立一座大本營,開展救援任務。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首批隊員22日上午從菲中部城市宿務乘船前往重災區,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馬克卿趕到宿務為他們壯行。
(記者 張明)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21日率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第二批隊員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據了解,20日晚間抵達馬尼拉的中國紅十字會國際救援隊第一批18名隊員21日已到達宿務,計劃22日轉赴菲臺風重災區開展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中國紅十字會國際救援隊第一批18名隊員20日晚搭乘民航班機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將從馬尼拉轉赴菲國中部臺風重災區參加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中國駐菲大使館政務參贊孫向陽、菲律賓紅十字會官員諾卡女士、菲華商聯總會名譽理事長莊前進、菲華商聯總會執行副理事長張昭和當天到機場迎接中國紅十字會國際救援隊。
據人民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0日發布會上宣布,中國政府將向飽受“海燕”之災的菲律賓派出由51人組成的應急醫療隊。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秘書長宋榮華認為,上述這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都是把救死扶傷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政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