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27日援引權威人士的話稱,目前國資委確定了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重點,央企將在分類基礎上進行大規模兼并重組,央企數量有望進一步縮減至40家。這篇題為《央企將進行大規模兼并重組 數量或減至40家》的報道在今晨2:30開始公布與傳播。上午時分,許多網站開始轉載。
為此,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獨家采訪了一位國資委知情官員,該知情人士表示,國資委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沒有這樣的計劃與方案。
另有接近國資委的央企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中國有成立類似新加坡淡馬錫國有企業投資公司的議案,以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產業升級。這些最終需要中央協調,并非一個部門就能最終定奪的。
此外,一些央企管理人員也對部分媒體的炒作表示不滿,同時認為央企應當打造自身軟實力,把握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及時與公眾溝通,不信謠。
據了解,這已不是媒體首次報道有關央企合并的消息了。早在美國時間2月17日早間的新聞里,華爾街日報就在名為《ChinaWeighsMergersforBigStateOilCompanies》的報道中提到,中國官方正在考慮在大型國有石油企業之間進行超級合并,可能的合并方案包括中石油與中石化合并,以及中海油與中化集團合并。當時就有專家曾指出,兩桶油之間更可能是相互之間倉儲、管道等資源的重新分配,而非單純的合并。
近日,央企混改“6+1”試點浮出水面,國企改革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審計署昨日發布了對中石化、中海油、東航等10家央企2014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介紹抽查的284項重大經濟決策中,有51項存在違規決策等問題,造成損失浪費等126.82億元。
審計署昨日發布了對中石化等10家央企2014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
3個月時間,從公布重大資產重組到最終方案落地,中交建集團地產業務重組一度打破了招商、中海等央企重組時間漫長的慣例。然而,此次重組的“死亡”過程同樣迅速。
黨政機關選派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自2015年9月以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信陽市郊區分公司在選派優秀干部任對口單位落實精準扶貧工作上一直堅持“扎實有效推進、肩負央企責任”的原則。近期,信陽市郊區郵政分公司又為明港工業管理區蘭橋村帶來了新的“福音”。
簡單說:不要過于從商業邏輯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很奇怪很奇怪的地產央企。2015年12月底,招商局集團推動蛇口工業區與招商地產合并,組建市值趕超萬科的巨無霸——招商蛇口,僅在前海蛇口自貿區就有土地面積500多萬平。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新一輪國資國企整合的提速,近兩年央企換帥愈發頻繁。今年5月9日,繼中冶集團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成為其子公司后,51周歲的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的位置也從“一把手”調整為“二把手”,成為中國五礦集團董事、總經理。
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在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移動等72家央企中實施。
央企高管薪酬新政已經滿一年。2015年1月1日,《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實施。《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資委知情人士處獲悉,新政滿一年后,計入年底績效工資,央企高管在2015年普遍降薪三成。
隨著國企改革全面提速,央企推進第二批試點的預期正在增強。市場普遍預計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名單將于2016年上半年公布。
截至目前,2015年年報預告已經發布完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在173家央企中,超三成公司預計虧損。其中,煤炭和鋼鐵行業的上市公司成虧損重災區。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將于本月中旬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將圍繞深化改革、提質增效、處置“僵尸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國資監管、強化監督、推進“雙創”等七個方面全面部署2016年相關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
2013年中集總裁麥伯良以869.7萬元,奪取了央企總經理薪酬之冠。麥伯良2010年、2011年的年薪分別為596.22萬元和957.74萬元。
據統計,今年在21家涉房央企中,有超過10家央企目前已經開始進行內外部重組,這意味著一半涉房央企都在加快改革。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央企員工的薪酬將與業績掛鉤,薪酬多少,必須看業績好壞,不能“旱澇保收”。有業內人士預計,在央企薪酬與業績掛鉤的背景下,中煤未來也或有降薪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