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陸克文
中美能否避開歷史上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發生沖突的陷阱,是眾多學者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澳大利亞前總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福中心高級研究員陸克文在其新發布的報告《習近平治下的中美關系》中建議,中美可以通過采取建設性的現實主義政策構建更多互信。就該報告的主要研究成果,《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陸克文。
環球時報:您的報告指出,美國和中國能夠引導雙邊關系走向更加穩定和互利。這一結論將給中國和美國的決策過程帶來何種影響?
陸克文: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過去一年,我與北京和華盛頓盡可能多的人交談。我的關注點是,得出正確的分析,并據此作出實用的政策建議。
環球時報:您在報告中說,中國經濟模式或許是可持續的,您也不認可“中國崩潰論”。您如何看待“中國崩潰論”?
陸克文:在我研究中國的35年間,有好幾種“中國崩潰論”都曾引發爭議。它們無一成真。
其次是中國經濟政策精英擁有應對復雜經濟問題的能力。中國過去曾面對困難的經濟狀況,但極富經驗的政策精英通常都能夠找到應對辦法。
我認為,“中國崩潰論”都有些跟風,它們只是為提供一種分析而產生。中國最大的挑戰在于人口和環境污染。
環球時報:報告不認為中美會爆發軍事沖突。然而,維基解密曾披露,您曾建議美國政治家們通過軍事手段應對中國。您如何澄清此點?
陸克文:作為維基解密報告基礎的美國國務院外交記錄是不準確的。當維基解密第一次作出這一披露時,我曾查閱過澳大利亞的外交記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兒,事實不是如此。美國的外交記錄有時并不完全準確。我并不持有或曾經發表過那樣的觀點。
環球時報:中國發起的亞投行得到積極響應。華盛頓最初曾游說盟友抵制這一提議。一些觀察家認為,華盛頓想要繼續維持霸權。您如何看待?
陸克文:美國打算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中國更大發言權,但問題出在美國國會身上。我想,人們需要反思,是什么讓亞投行成了現實。有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而公共資金供給不足。更多的公共供給理應受到歡迎。
環球時報:報告列舉了中美應采取現實主義應對的7個領域,如臺灣問題等。這些問題是否將隨時間的推移而找到解決辦法?
陸克文:在國際關系中,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大家都知道美中觀念的根本不同所在。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無法預見這些分歧會得到解決,但我們可以就管控這些分歧達成協議。
中美之間有許多困難可以解決,我們應付諸所有努力解決雙邊、地區和國際問題。一旦開始解決其中的某些問題,你就會獲得政治和外交資本。假以時日,戰略互信便會增加。
環球時報:報告所提建議之一是構建亞太共同體。從中國角度看,美國參與的意愿值得懷疑,特別是其最近加強了同韓國和日本的軍事關系。您怎么看?
陸克文:我們不應把這些看作零和游戲。亞信會議便是一例。旨在構建亞洲共同安全對話機制的該會議成員國也包括美國盟友韓國。地區安全機制與將其他國家盟國納入其中之間并不矛盾。
長期看,以中美分歧視角來看待亞洲并不健康,尤其是貿易領域。貿易應該團結,而非分裂整個地區。我們需要一個泛地區機構,它擁有廣泛的政治、安全和經濟倡議。亞太共同體的第一步或許是構建基本的互信以及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建設觀念。
大學課堂本是一個神圣的殿堂,在這里青年人接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鍛造而成型,在這里青年人思想和信念的未來被照亮。從遼寧日報記者整理近13萬字聽課筆記而分析得出的情況看,一些大學老師們對祖國缺乏理論認同、缺乏政治認同、缺乏情感認同。
報告顯示,到2014年底,就購買力平價而言,中國經濟會取代美國經濟排名世界第一。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幸福。為了中華文明的復興,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抗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國道路的特色體現在不同方面,這里談談其中三個方面: 中國道路具有獨特秉性。
近日,在國際財經界年度盛事“亞洲金融論壇”上,“中國機遇”話題備受關注,成為支撐“亞洲:帶動全球增長”主題的柱子。在西方控制的輿論環境中生長出的論調,絕大部分帶有“負面”色彩,如“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中國傲慢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衰落論”、“中國新殖民主義”等等。
2016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聽取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情況匯報并作重要講話。
楊光斌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發文,明確地將自己劃入“中國崩潰論”的支持者隊伍。對中國聽眾來說,“沈大偉們”用什么腔調來發聲,是刺耳的高音還是沉重的低音,或者是突然暴出什么奇談怪論來,可能并不重要。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意義,切實抓緊抓好這項工作。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各級黨委特別是“一把手”要切實擔負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花大氣力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勇克難關、銳意進取,全面深化改革事業實現一系列歷史性突破。 3個多月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就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方案進行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