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4月13日電 “這是山西第一次向澳大利亞捐獻造血干細胞。”4月13日,山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左彤說。
據左彤介紹,2015年4月8日,27歲的山西小伙張偉(化名)將225毫升造血干細胞通過中華骨髓庫捐獻給澳大利亞骨髓庫,成為山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成立10年來,首位向澳大利亞捐獻、第四位向外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也是該省第11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014年5月,張偉在太原市無償獻血時,簽字成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14年12月,山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接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通知,得知張偉與澳大利亞一位39歲的白血病亞裔患者初次配型相合。
之后,工作人員向張偉交代流程時,他表示,自己的骨髓能夠挽救外國患者的生命,感到非常幸運和難得。
2015年3月,張偉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進行體檢,體檢報告顯示身體健康,符合造血干細胞捐獻條件。4月2日,在山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張偉抵達北京解放軍空軍總醫院,接受注入動員劑準備工作。4月8日,他成功捐獻了225毫升造血干細胞。4月9日,這份造血干細胞飛抵澳大利亞并移植到一名白血病患者體內。
左彤說,山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來,截至目前,有志愿捐獻者入庫資料7.6萬人份,有112位志愿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其中有4名志愿者分別向新加坡、韓國和澳大利亞患者進行了捐獻。
據了解,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治療造血和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有效手段。非血緣關系的相合概率僅為萬分之一到十幾萬分之一。
(原標題:山西27歲小伙為澳大利亞病人捐獻造血干細胞)
2008年11月,張可軍通過一次公益活動,了解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知識,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也稱中華骨髓庫),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捐獻,救人一命。這份飽含河南大愛的“生命種子”,隨后被鄭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乘飛機送往重慶,當晚10時許就能輸入患者體內。
2015年由世界骨髓捐獻者協會(WMDA)倡議,在世界骨髓庫(BMDW)和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EBMT)的支持下,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定為“世界骨髓捐獻者日”。
剛剛提取過造血干細胞的武佳,在將愛心箱交到志愿者手里后,與志愿者握手。這是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志愿者首次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也是我省第17例為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這是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志愿者首次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剛剛提取過造血干細胞的武佳,在將愛心箱交到志愿者手里后,與志愿者握手。這是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志愿者首次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也是我省第17例為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紅十字組織充分發揮紅十字會作為政府在人道救助領域的助手作用,積極推動造血干細胞捐獻、無償獻血、人道救助等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成效。
王爭氣相信,隨著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的普及,社會上理解和支持的人會越來越多,也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樣的行動中來。
昨日上午,周口市太康縣轉樓鄉村民王爭氣,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注射了首針造血干細胞“動員劑”。
2003年,鄭州市紅十字會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當年9月24日實現第1例捐獻,2011年11月25日實現第100例捐獻;2015年11月16日實現第200例捐獻。
11月16日,在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鄭州愛心市民杜靜為江蘇省一位46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給他帶去生的希望。
11月16日,在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鄭州愛心市民杜靜為江蘇省一位46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給他帶去生的希望。
7月29日下午,來自新野縣民政局的公務員耿偉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辦理住院手續,根據安排,他將于8月3日為天津的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南省第5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7月22日,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2015年4月,他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順利完成高分辨配型、體檢等流程,于2015年7月22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當日,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鄭州公交司機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南省第498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7月22日,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2015年4月,他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順利完成高分辨配型、體檢等流程,于2015年7月22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當日,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鄭州公交司機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南省第498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7月17日上午,河南省腫瘤醫院病床上,來自南陽市監獄特警大隊的孫竟成為一名北京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這是中華骨髓庫第5033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河南省第496位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