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造謠者逃不過法律制裁
近日,湖南寧鄉籍網民洪某以“風語者—阿軍”的虛擬名字,在微博上捏造散布“海軍多名領導被軍紀委審查”的謠言,對軍隊聲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該案是繼網絡“紅人”“秦火火”誹謗、尋釁滋事案后,又一個引起大眾強烈反響的網絡謠言案件。
該案能在短短幾天內就被查實處理足以說明,網絡空間雖是虛擬社會,但絕不是某個人的“自留地”,任何人都不能成為大鬧天空的孫悟空。個人網絡行為必須受到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的約束。無論你是誰,無論你躲得多遠,在網絡空間造謠惑眾同樣要在現實生活中付出法律代價。
我們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世界里沒有面對面的尷尬與顧忌,謠言流傳的廣度與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別是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崛起,在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造謠誹謗等行為的散播滋生了新的土壤,使謠言“插上了翅膀”,傳播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辟謠難度更大,因而誘發個別人出于種種目的,抱著“匿名化”、“避風港”的僥幸心態,在網上編造傳播謠言,興風作浪,擾亂人心。如果任其橫行,將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社會誠信,甚至損害國家形象。
這起網絡造謠事件的處理顯示了法治對維護網絡空間健康環境的重要作用。我們的社會是法治的社會,網絡雖是虛擬社會,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密不可分,直接關系現實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網絡虛擬社會同樣需要法治。維護網絡的法治就是維護基本的社會秩序、社會公正,維護人的基本權益。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網絡信息傳播的法律法規,這是維護網絡世界健康環境的基本遵循,所有網民都應遵守。法律底線是每個公民應該堅守的底線,當然也是網民應該堅守的底線。這起網絡謠言制造者,為了博取公眾“眼球”,以捏造的方式在自媒體上進行傳播,觸碰了法律底線,侵害了社會公共秩序,應該受到法律制裁。這起事件警醒我們,網民要增強法律意識,依法上網,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
這起網絡造謠事件表明,網絡造謠不是網絡反腐,網絡監督也不可能通過造謠傳謠的方式實現。社會大眾對于貪污腐敗、分配不公、公權濫用等現象深惡痛絕,網絡造謠正是利用這種社會心理,捏造、扭曲相關事件,誤導公眾。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輿論監督權,近幾年的反腐實踐也證明網絡空間是反腐舉報的重要途徑。但是,只有確保信息真實性,才會使網絡成為反腐前沿陣地,網絡反腐才能達到效果。網絡反腐和造謠傳謠是有本質區別的,網絡反腐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而網絡造謠卻嚴重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如果假借反腐傳播謠言,不僅不利于反腐,而且也會因擾亂網絡環境,擾亂社會環境。
這起事件也已證明,網絡造謠不是行使公民言論自由權,打擊網絡謠言不會損害公民言論自由權。網絡謠言與言論自由的界限非常清晰,謠言不屬于言論自由的范圍,打擊網絡謠言是為了保護公民不受違法不良信息的侵害,從本質上也是保障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另一種體現。這起網絡造謠事件查處結果公布后,得到了網民的廣泛支持。有網民表示,網絡是公民表達權合法行使的重要場所,法律在保護公民表達自由基礎上,也明確了相關界限,即“七條底線”。這些底線既是公民網絡表達自由的底線,也是法律治理網絡公共環境的底線,需要包括全體網民共同遵守。
環顧世界,打擊網絡造謠沒有“法外之地”。韓國警方對網絡傳聞和惡意回帖定期進行集中治理,對經常性、惡意性回帖發布者實施拘捕調查。在日本,制造網絡謠言的人可能被判處三年監禁和罰款。新加坡造謠者會面臨誹謗罪的起訴。最近,一名滿16歲的新加坡男學生被疑制作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去世的假公告,目前正在接受警方的調查。如果事實成立,將面臨不超過5萬新元的罰款,或10年以內的監禁,或者兩者兼施。至于美國,對網絡造謠者也不手軟,一女子因網上發表造謠文章被判罰1130萬美元。
這起網絡造謠事件看起來是海軍中了槍,其實這只是軍隊遭受網絡造謠侵害案之一。軍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保家衛國、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和提高能打仗、打勝仗的準備工作中,無暇他顧。他們希望謠言止于真相,更希望那些熱衷于給軍隊潑臟水吐唾沫的網絡造謠者自己收手。
法治時代,依法治國。治理網絡謠言意義重大。只有對造謠者依法追責,才能消除網絡謠言這個“毒瘤”,才能打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網絡雖然虛擬,但絕不會成為“法外之地”。我們相信。(鐵均/文)
隨著近些年網絡問政工作的廣泛開展,網絡問政平臺成為考驗政府執政能力一個重要陣地。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作為權威網絡問政平臺,深受地方政府和廣大網民重視,其中的數據也成為考量地方政府網絡問政能力的重要指標。
網絡的影響力不亞于書籍,現在是信息化暢通的時代,人們通過網絡接收、傳播信息,網絡安全、信息真實,但一旦出現網絡謠言,則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近年來,微博、微信的悄然走紅,給謠言的制造和傳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穿上了“隱形的外衣”,網絡的平民化使得發布虛假言論的門檻較低。
繼集中打擊不法律師,依法整肅“律場”風氣之后,各級公安機關根據統一部署,又依法集中專項打擊整治網絡謠言行動。行動首戰告捷,197名惡意造謠傳謠者受到查處。
4月8日,編造“漳州古雷PX化工項目發生爆炸起火死人”謠言并發布虛假圖片的違法嫌疑人張某被福建省漳浦縣公安機關依法拘留。
數據顯示,在微信、微博和新聞客戶端等謠言的制造和傳播中,男女作出的“貢獻”極為不同,男性制造了謠言中的83%,而女性只占17%。不過,在謠言傳播過程中,女性會相對更愿意傳播。
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熱議“網絡新政一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作為中國6.49億網民中的高端成員,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熱議“網絡新政一年”。中國,正在與世界深度融合,向著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前進。
其中,淫穢色情有害信息舉報18096件次,詐騙有害信息舉報8320件次,網絡謠言有害信息舉報515件次,暴恐音視頻有害信息舉報129件次,侵害網民權益等其他違反“七條底線”的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3139件次。
中央網信辦24日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作為網民要敢于擔責,與網絡謠言作堅決斗爭,要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的堅持法治國家、堅持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好。
上午,首都互聯網協會新聞評議專業委員會在新浪微博召開評議會,公布近期的10大謠言。
日前,關于濟南、宿州、唐山等地有“男子在玉米地被挖腎”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引發網民關注。對此,宿州市靈璧縣公安局、濟南市公安局、唐山市公安局都進行了辟謠,稱該信息屬無中生有。
日前,關于濟南、宿州、唐山等地有“男子在玉米地被挖腎”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引發網民關注。對此,宿州市靈璧縣公安局、濟南市公安局、唐山市公安局都進行了辟謠,稱該信息屬無中生有。
記者對近年來幾十條影響較大的網絡謠言,進行了歸類分析,總結出了5類網絡謠言的特點
從網絡謠言侵害的對象看,可以分為侵害公共與社會利益的謠言和侵害公民權益的謠言。對侵害公民個人的網絡謠言,公安機關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只能在受害人自己依法采取“舉報”、“通知”后才能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