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長蘇波27日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三步走”的戰略,最終在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要實現中國成為制造強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國制造2025》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蘇波指出,實現《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目標,落實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來推進。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務實地推動制造業強國的建設,這里面包括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
上升至國家戰略的《中國汽車強國發展戰略》正在制訂之中。近日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這份“汽車強國戰略”不久之后可望正式落地。這份戰略規劃具體將涉及哪些內容?
作為一名在軍營生活近20年的復員轉業軍人,我在“八一”節當天讀到習近平總書記在23年前創作的七言詩《軍民情》詩作,倍感親切。在慶祝“八一”這個光輝的日子里,回望人民軍隊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品味跌宕起伏的恢弘歷史,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詩作,倍受感動,深受啟迪。
據臺媒報道,有陸客在花蓮用餐時,疑因等太久跟老板起爭執,結果陸客表示不吃了,要求店家退錢,老板霸氣大喊,“出去,把錢退給她,強國人有什么了不起。
12月9日,李長春同志新書《文化強國之路——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新書揭幕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上午十點,河南首發揭幕儀式在鄭州中原圖書大廈新華書店舉行。其中,所選的講話和談話絕大部分為第一次公開發表。
海洋展望:背海而弱,向海則興。中國位于亞洲大陸東部,瀕臨西北太平洋,是陸海兼備的大國,既有廣袤的陸地國土,也有遼闊的海域。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華夏文明的內涵講求和諧、內斂,中國建設海洋強國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之路。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19日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談到網信人才建設時,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方案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誰能想到,當年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那顆83公斤重的人造衛星,在美國人眼里竟然成為檢驗國家安全和生死存亡的一場新競爭的開端。中國已經是互聯網大國,擁有數億網民,擁有一批令人稱羨的IT精英、創業英雄,擁有眾多實力不凡、潛力巨大的互聯網企業。
一場從上至下的中國汽車業變革,一觸即發。
對外來批評的包容程度,能看出一個民族的心靈空間有多大,更能看出一個民族理性的成熟度。如果我們對外來批評過于敏感甚至本能排斥,很可能因精神殘缺而陷于偏激,并最終釀成國民精神的麻醉劑。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13日發表署名文章,稱自衛的核遏制力是朝鮮民族的第一財富。朝鮮成為核國家,給以核列強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打開了裂口,能夠堂堂地抗衡號稱“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
制造業強國的標志是制造業的品牌建設。隨著中國創造的開始,來料加工的低層次生產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代之而起的是以自主品牌為主的生產方式。總之,通過弘揚這四種精神,擴大創新文化的影響力,必將推動中國邁入制造強國,同時也將成為加速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助力器。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劉賜貴指出,未來國家海洋局將從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推動海洋強國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