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是漸進改革,摸著石頭過河,從農村改革起步,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發展為全面深化改革。這具有邏輯和現實的必然性。
漸進改革的顯著特點是先著重推進經濟改革以振興經濟,為改變國家貧窮落后面貌、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提供物質基礎。采取漸進改革,不搞快速轉軌、一步到位,可以減輕社會震蕩,在保持社會穩定前提下調整經濟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一些方面、一些環節,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穩步前進。改革為什么從農村起步?就是因為上世紀70年代末物資供應特別是農產品供應緊張,上億農民吃飽穿暖的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農民要求改變“一大二公”傳統體制的要求特別迫切。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逐步放開農產品價格后,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大大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市場取向改革的初步成果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改革的信心和期望,增強了商品意識和等價交換意識。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我國改革進入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開展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需要指出,在對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進行改革、引入市場機制的同時,允許和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成為我國經濟迅速崛起的一支重要生力軍,這是我國漸進改革的一個成功案例。
經濟快速增長和市場日趨繁榮使市場化改革日益深入人心。1992年,在鄧小平同志關于計劃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不等于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的思想指引下,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開創了在一個大國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偉大征程。我國經濟迅速起飛,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到20世紀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2001年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中國經濟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大大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外貿大國,而且有力推動了市場化改革的深化,促使我國各項經濟活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一般規則。
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和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除了經濟體制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體制改革日顯重要和迫切。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這標志著我國改革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首先,改革的目標更高更全面。過去主要提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即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文化、社會等體制改革主要圍繞它展開,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次,雖然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但必須全面推進五位一體改革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不斷深化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一開始就不是單兵突進的,為配合和適應經濟體制改革,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直在逐步推進并取得明顯成效。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除了著重論述經濟體制改革,還分別論述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改革,有幾屆黨的中央全會還分別就一些重要方面的改革作出決定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的攻堅戰,不僅要統一思想,要有好的頂層設計,而且要克服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和干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作出很好的頂層設計,當前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強有力的領導和推動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全面深化改革還要選擇好著力點和突破口。目前,應著力推進政府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因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首先要解決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等,也有待政府改革的深化和到位。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一直是全國上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主題詞。環境保護與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十三五”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環保工作的始終,地方政府必須肩負起環境改善的重擔。
題:為改革夯基壘臺 讓發展積厚成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重要講話 抓住深化改革的時代機遇,科學謀劃、統籌協調、狠抓落實,我們必將在改革路上行穩致遠,抵達全新的發展境界。
黨員干部要爭當改革實干家,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困難所惑,以更加寬廣的胸懷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陳潤兒、葉冬松、鄧凱、劉滿倉、夏杰、李文慧、陶明倫、趙建才、張廣智、王艷玲、張維寧、張立勇、蔡寧出席會議。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二十三次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做好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勝利,很關鍵的一條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述深化改革與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關系,進一步指明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為我們推動改革發展、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實踐指南。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
代表委員們肩負職責使命,應認清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分清“勢”與“形”的辯證關系,認清“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的客觀規律與具體的矛盾問題。
作為行政核心機構,政府部門要在堅持深化改革革的同時,加強問題導向,結合實際,切實推進政府工作轉變。
2月24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郭庚茂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并講話。
習總書記深化改革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改革的號角,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
深化改革是一場時代大考,直接檢驗領導干部的政治覺悟、政治素質和政治定力。
省領導謝伏瞻、葉冬松、鄧凱、李克、尹晉華、劉滿倉、夏杰、李文慧、陶明倫、劉春良、王鐵、張廣智、王艷玲、張維寧、許甘露等出席會議。郭庚茂指出,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抓得很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召開了21次會議,每次會議都有新要求新高度新進展新成果。
深化改革是未來五年規劃的主題,彰顯了我黨一往無前的自信、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