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道。圖為論壇現場。中國經濟網 裴小閣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于今日在京舉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等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及著名學者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對于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及世界經濟前景作出解讀。
以下為嘉賓精彩發言節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新興經濟體需提前準備應對波動
研究顯示,2013年市場很快發現了基本面較好的經濟體,還有基本面比較弱的經濟體,所以從宏觀角度來說各個新興經濟體應該提前做準備。此外,新興經濟體還需要確保它們的金融體系能夠有較大的抗壓能力和足夠的工具,以便快速的使用宏觀審慎原則來應對大規模的資本流出。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
提三大建議加強中國地方融資機制
新常態下的中國需要在經濟轉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生產力水平和進行結構性改革。我建議,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強化中國的地方融資機制:首先,加強財政轉移支付,以彌補地方政府的收支缺口。二是設計稅收解決方案,為地方政府提供長期的稅收來源。三是建立市政債市場。在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亞洲開發銀行會繼續與中國相伴,幫助中國實現和諧、繁榮的小康社會。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利亞:
中國向價值鏈上端轉移需提高生產率
中國在目前的階段城鎮化率還不夠高,當然現在城鎮化的步伐在加速,未來還有很多的挑戰需要應對。中國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發展不均衡,基尼系數大概是0.48%,在OECD這個比例大概有50%的差距,所以中國的收入不平等未來會對發展造成限制。新常態意味著我們要追趕后發優勢,發達國家強調的是生產率,如果中國要和這些國家打交道,也必須要應對生產率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向價值鏈的上端轉移。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
中國改革的深度和性質史無前例
中國改革的深度和性質不僅是非常艱難的而且也是史無前例的,我一開始也說過,肯定有很多的取舍。有一些人能夠從改革當中受益,而有些人則是輸家,正如李總理說過的,改革會觸動一些既得利益,就像拿刀子在自己身上切割一樣。因此,我們需要在新常態下保持堅定的信念。因此很高興看到中國的高層領導在著力解決這些未來的挑戰。如果中國能夠實行一個包容性的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那么對于國家、對于人民和國際社會都是巨大的貢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
引入民營資本將使投資成效更佳
我希望中國能夠將發展機制和從其他國家身上學到的經驗進行互相補充。通過社會投資、引入民營資本,能夠讓投資成效更好。對于信息技術行業,我們需要有革新和創新,它能夠營造一個在經濟中共同的基礎,比如在衛生、教育、零售、批發、城鎮化、城市管理和治理方面等,都能帶來好的效果。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
城市化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
中國到2050年的城市化率是什么樣的情況?如果中國維持6%的增長,或者是3.5%。如果是這樣的話,城市化率都高于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高于聯合國預測數字的2-3億。根據這兩種預測,未來幾十年,中國的城市人口都會大大增加。如果城市化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中國就需要繼續按著城市化的道路發展。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
現在慶祝中國進入新常態為時尚早
中國最終會進入新常態,但現在就慶祝中國進入新常態可能為時過早。因為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困難的轉型和過渡,這個轉型是非常復雜的,需要的不僅僅是將我們的經濟的推動力進行轉變。在落實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應對舊體制的慣性方面,我們將遇到巨大的壓力。這種經濟的轉型在未來的10年中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實現。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中美現在需要把握共同機遇
中國和美國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永遠的競爭對手,有些人也希望讓我們兩國產生矛盾。我們時代的一個新特征是,很多全球性挑戰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解決,比如氣候變化、衛生領域的一些危機,等等,這也是中美兩國超越沖突,開啟一種國際秩序新模式的動力所在。40年前中美處理的是雙方之間的分歧,而現在中美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共同的機遇。(記者 劉瀟瀟)
經濟發展新常態雖然有一些突出挑戰,但只要客觀、全面把握,就能進一步提出應對措施。同時,新常態帶來了新機遇,抓住機遇,就能應對時下的暫時挑戰。
如何按照黨員發展方針、原則和要求把群眾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生產一線黨員隊伍中來,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淺談一下幾點認識。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對于河南蘭考,也是實現率先脫貧的決勝之年,更是全面加快綜合試驗示范縣建設的攻堅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新的一年,我們既面臨著諸多的壓力和挑戰,也有著難得的機遇和優勢。為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深入謀劃,科學布局,全面部署,概括起來就是“明確一個目標、構建三個體系、抓好八項重點”。
深刻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撬動中國未來發展的理論“支點”,也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起點”,更是動力轉換、結構轉型的“突破點”。
這個歲末意義非凡:“十二五”正在收官,“十三五”即將拉開帷幕。交接之際,如何立足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做好明年乃至“十三五”時期的經濟工作,是各界都在努力思考的重要課題。
新常態作為一個概念老百姓很難理解,只有把概念化的東西,轉變為一件件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事情上,逐漸回到“長跑”的經濟發展道路上來。
即將于2015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最讓人們關注的,就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今年全省夏糧總產量達702.36億斤,比上年增產34.56億斤,增幅為5.2%。過去12年繪就的夏糧產量連增曲線,今年再躍新高,登上700億斤新臺階。
4月24日上午,“喜慶時刻財富敲門—新常態下喜慶用酒的掘金機遇”主題論壇在第十五屆鄭州糖酒會上隆重舉行。
承載著388萬龍都人民的殷切期許,承載著2015年的使命和重任,濮陽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今天勝利開幕。來自全市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人大代表齊聚濮陽,共商趕超發展大計,共謀富民強市良策。我們向各位代表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內在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增收越來越受到國民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深刻影響,持續增收有機遇,但也有壓力和挑戰。
2015年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武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鄧崎琳作客新華網,圖為鄧崎琳解答主持問題。 首先,在鋼鐵主業方面,武鋼采取了“武鋼本部不再新增一噸鋼鐵產能”的措施,產能不再投入。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進入鏈家地產咨詢時發現,其展示牌上貼上了一則紅色的廣告。內容是“手機買鏈家理財:零風險,保本保息;短期限,5天—90天;低門檻,1000元起投。”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松對經濟增長的關注,而是要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全球經濟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后最復雜、最不確定前景的新階段,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將怎樣影響世界?中國還能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是今年中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國外媒體和觀察家們密切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