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起點領導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持不懈改進作風的要求更加緊迫,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任務更為繁重。這是黨心民心的共同指向,也是執政興國的必然要求。
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敗斗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腐敗分子,到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正黨風;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到兩會期間再次強調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從治標入手,穩扎穩打向治本深入,提振了信心,凝聚了民心。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強化,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協調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同時也要看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實現政治生態“山清水秀”任重道遠。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政治生態惡化,必然助長官場陋習,滋生腐敗毒瘤,敗壞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良好,則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從政氛圍。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凈化政治生態,既是順時應勢的工作部署,也是從源頭做起的治本之舉。深刻理解、堅決貫徹這一重要論斷和相關決策部署,以滴水穿石的信念、壯士斷腕的決心激濁揚清,就能不斷祛除“政治霧霾”,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從政環境。
凈化政治生態,首先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的過程。“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從嚴治黨沒有做到位”。要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的少數”。在選人用人、考核評價中以忠誠、干凈、擔當為依據導向,踐行“三嚴三實”,既加強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的教育引導,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成果,形成由上至下的示范效應,又重視監督管理,徹底改變對干部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現象。同時,要抓住反腐敗斗爭這條主線,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通過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清除各類“污染源”,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凈化政治生態,離不開改革與法治的助力。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滋生權力尋租空間,法治不健全導致權力缺乏制約,解決之道就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具體部署,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剛剛經過修改并重新公布的立法法,進一步明確立法權限,健全保證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機制和程序,從源頭上制約權力的“任性”,扎緊關住權力的制度籠子。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改革和法治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系,把兩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就能在全面從嚴治黨中邁出堅實步伐。
兩會勝利閉幕,吹響推進“四個全面”的進軍號角。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齊心掃除腐敗的政治微生物,協力重構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營造清正廉潔的從政環境,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鍛造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書寫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篇章。
嚴格自律為新時期領導干部的為政之道、做人準則,更是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要。
清正則心境高雅,清正則正氣充盈。對于一個地方來講,政治生態好,干事氛圍就好。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找準方位,明確方向,謀定方略,用改革打開轉型口子,用創新確立先發優勢。
制度建黨是建黨的基本原則,補齊制度短板,才能扎緊制度的籠子,夯實規矩的城墻,織密反腐防腐的電網,讓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斷凈化政治生態,最終形成綠水青山、森林茂密、風清氣正的政治氛圍。
自2014年6月被習近平首次公開提出以來,凈化“政治生態”成為了中共黨建的一項迫切又極為重要的任務。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始終保持對腐敗的高壓態勢,寸步不讓、鐵腕反腐,政治生態逐漸走向清朗。
實現“十三五”宏偉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需要 凝聚共識,充分發揮一切積極因素,為干事創業提供良好的氛圍。圖為:2016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而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清正的從政環境,就必須清理各種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
實現不敢腐既是短期的政治任務,關系到反腐的公信力,又是長期的建構工程,關系到反腐的長效性。實現不敢腐的目標不僅僅在于重拳反腐,更在于加強反腐敗立法,實現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
據悉,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面試環節將首次全程錄像錄音,無疑為平民子女帶來了福音。
“三嚴三實”側重于“破”,體現了“破”和“立”的辯證統一;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同樣要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全面從嚴治黨,也必須堅持“破”“立”并舉,切實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
劉云山指出,政治生態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影響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為政行為。劉云山指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首先應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彰顯黨內政治生活的本質,發揮好鍛煉黨性的熔爐作用。
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敗斗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政治生態惡化,必然助長官場陋習,滋生腐敗毒瘤,敗壞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良好,則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從政氛圍。凈化政治生態,首先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的過程。
《基本法》對香港的政改早已有著明確的規范,2017年將要推行的特首普選為每一個香港人展示了公平參政的巨大空間。香港人早已厭倦無休止的民主爭拗,業者需要維持生計的正常營生,父母需要學生有著正常的學業,香港社會需要更加安定有序的發展前景。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會上指出,山西的政治生態存在不少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嚴峻。山西的政治生態究竟存在怎樣的問題,山西反腐敗斗爭的嚴峻性、復雜性、尖銳性、特殊性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山西的反腐敗斗爭將如何持續深入推進……這些問題,中央重視、人民關心、輿論關注、需要回答。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會上指出,山西的政治生態存在不少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嚴峻。山西的政治生態究竟存在怎樣的問題,山西反腐敗斗爭的嚴峻性、復雜性、尖銳性、特殊性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山西的反腐敗斗爭將如何持續深入推進……這些問題,中央重視、人民關心、輿論關注、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