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愿望。為了迎合這種心態,“幼兒園小學化”現象非常普遍。近日,北京市教委透露,下周起到4月中旬,北京市將會成立市、區兩級的巡回檢查組,深入北京市的幼兒園,檢查日常教學中是不是存在“小學化”傾向,而“超前搶跑”的幼兒園將被降級降類。
檢查將采取隨機推門的形式,一旦發現幼兒園存在小學化的傾向,比如說存在著上英語、拼音課,教小朋友20以上的加減乘除運算等教授小學階段知識的做法,將對園長進行嚴肅問責;存在問題的幼兒園也將被降級降類。一紙禁令雖然下來了,但是有些家長表示,雖然本意是為了幼兒的健康發展,但是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家長:我覺得它從這個角度來治理這件事,不是特別好,因為如果小學的壓力沒有解決,直接把幼兒園給按下去,沒有太大的意思。
家長們心存質疑,幼兒園執行起來也犯難。一位私立幼兒園負責人告訴中央臺記者,幼兒園已經注意到了北京市教委的信息,但和以往一樣,在應付檢查的同時,幼小銜接課程不會停。
負責人:不影響孩子們上課,但是這些內容,一旦有人來檢查的時候,我們會讓孩子們全部都撤下來,也會囑咐孩子們,我們從來都沒學過,教委確實是為了孩子們減負,我們也不希望學,這跟我們當時的辦學理念差得特別遠,但是我們不學,怎么銜接,這樣我這里就會流失一大部分的孩子。
北京市教委有意還幼兒園孩子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初衷非常好,但通過家長和幼兒園的實際反應可以看出,對幼兒園教育不是一個禁令這么簡單。那么,不妨看看國外的幼兒園孩子都學些什么?首先來看看學習壓力也不小的韓國。《全球華語廣播網》韓國觀察員南黎明表示,韓國對幼兒園教什么并沒有硬性的規定。
南黎明:在韓國,沒有對幼兒園不要小學化的限制,反而是一些幼兒園每個星期要請各種各樣學問的老師,比如說有教漢字的,有教英文的,有教中文的老師,讓他們業余的時間,比如說一個星期兩次、一次過來一個小時或者是半個小時教孩子一些知識。一般教幼兒的一些知識,他們都會用一些非常簡單的、幼兒比較喜歡的方式去教他們,但是其中真的有一些孩子非常的優秀,要限制他只能學到二十,我覺得反而是限制幼兒的發展,所以在韓國是沒有這方面的限制的。
除了這些文化課的教育,韓國幼兒園還主要教孩子們一些帶有韓國特色的行為習慣和做人禮節。
南黎明:孩子們幼兒園的教育主要是言行舉止的教育,因為韓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禮節的國家,社會認這種又懂禮節、又懂團隊精神而且親和力非常強的人,這樣他在社會的發展就會非常的好,否則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因為韓國是一個小的國家,所以他非常強調團隊精神,覺得有團隊精神國家才能生存。所以如果要是我行我素,顧別人的行為,將來到了社會上,就吃不開了。所以家長也非常希望幼兒園對孩子從小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還有一種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在吃、營養或者是鍛煉健康方面的教育,韓國的飲食是非常獨特的,比如說泡菜還有大醬湯、泡菜湯等等其實都不是小孩子們喜歡的東西,還有包括很多蔬菜都是淡的,不像中國那樣炒著出來的。但是韓國非常重視孩子們從小不要讓他們偏食,因為韓國人認為孩子們從小養成習慣了之后,將影響他一輩子的健康。比如韓國就有足球踢的特別好,很多韓國人就認為,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吃泡菜、喝大醬湯所,以才能使他們非常的有力氣、非常的有韌性,才會踢得特別好。
再來看看日本,日本的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學習較難的文化知識呢?《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做出介紹。
黃學清:日本的幼兒教育規定,不能在幼兒園的課堂里教授文字、算術和英語,幼兒園主要的教育目的是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識,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還要通過集體生活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在課堂上不教算術并不是不讓孩子們接觸數學知識,在各種游戲、娛樂活動中,孩子們會耳聞目染的學到一些數學和語文的知識。比如運動會上,兩個班級比賽,哪個班級的孩子能往高高大桶里扔小球扔得多,比賽結束后,裁判會大聲的和孩子們一起一個一個數扔進的小球數量,這樣孩子們就接觸到了如何數數的知識,幼兒園最受歡迎的還是體育課和手工課,教手工課的老師都是孩子們的偶像,能用各種廢舊材料做出各種玩具和新奇的東西。在手工課中孩子們也可以學到形狀大小數量等知識,還有比如在識字方面,每個孩子每天都要佩戴寫有自己名字的小胸牌,小朋友們互相知道名字,看到胸牌上的字慢慢也就記住了文字。日本的幼兒園是下午兩點鐘放學,之后就是托管時間,這不是幼兒園的正規教育時間,很多幼兒園在這個時間開設了興趣班可以不參加,跟著幼兒園的老師一起玩,很多家長也會讓孩子們參加繪畫、舞蹈、英語、書法、足球等興趣班。
看來,中日韓三國的幼兒園孩子都免不了學習和小學銜接的文化知識。不過,在澳大利亞,幼兒園孩子就相對輕松點了。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告訴我們,澳大利亞幼兒園孩子基本是玩過來的。
胡方:澳大利亞幼兒園里的孩子,沒有什么學習任務,幼兒園里的老師并沒有被學校或者家長強制性的要求讓自己的孩子去學什么東西,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自我發展和認識世界。因此,孩子在幼兒園里壓力并不大,每天只是玩玩游戲,吃吃飯。有時候幼兒園的老師會帶著孩子集體到附近的一些社區去了解外界的事物,比如說去參觀理發店或者是附近的雜貨店等等,但是雖然沒有明確的學習要求,孩子們的成長并不是完全沒有目標。每次在幼兒園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可以向幼兒園的老師提出比如說我希望孩子在這半年之內動手能力能夠提高一點,或者是我希望孩子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可以多交一些朋友等等。像是這一類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幼兒園的老師都會全力配合和滿足,像是家長要求動手能力提高,幼兒園老師會讓他去多玩一點積木,而希望孩子多交朋友、多說話,幼兒園老師會更多的鼓勵孩子去和其他的小孩子說話。
當然,澳大利亞幼兒園并不是一點不教孩子文化課,只是學不會也無所謂。
胡方:在澳大利亞的幼兒園里邊,并不是一點都不教孩子,而只是并沒有強求孩子去學會而已。比如說幼兒園老師有時候會讓孩子認識數字一二三四,也有時候讓孩子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這種教孩子的過程并不是強制性的要求,也并沒有說孩子一定要去學會,如果孩子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比如說寫數字或者是寫自己名字,幼兒園老師會適當再教一些新的內容給這個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學不會,那么并不強求他一定要會這些東西,畢竟這一些任務可以留待孩子進入小學以后再去學。
對待這個過渡環節,成人社會是采取連貫、漸進的態度,還是斷裂、速成的態度,塑造著幼兒園和小學低學段兩個階段的教育,對每個人起始階段的素質結構和后續持續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為了讓大班幼兒和家長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9月22日下午,二七區藝術小學郭挺圓老師應邀到兩岸禾田幼兒園,為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場以“陪孩子共同成長”為主題的幼小銜接講座。
奧數班是典型的超前補課,所教內容基本上都超越了與學生年齡相對應的知識范圍。除奧數外,就是普通的語文、數學、外語等科目,也存在超前補課的現象:讓幼兒園孩子學小學課程內容,讓小學生學初中的課程內容。
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
鄭州高新區教育局于11月5日特邀心理學專家、中國心理學會會員,著名作家葉壯老師做《做有準備的父母——邁好幼小銜接的關鍵一步》專題講座。
成功的幼小銜接有利于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國內的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幼小銜接問題表現為兩種極端傾向:一是入學兒童在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方面準備不足;二是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過早的學力、智力開發。
當上小學的話題列入到家庭的議事日程上來的時候,如何解決孩子自身的幼小銜接問題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大事。往期回顧NO.1 上小學后不能睡午覺 * 上小學后的“午睡”煩惱 ”其實父母只要注意提前給寶貝調整作息時間,利用這個暑假讓寶貝遵循小學的作息時間等方法,相信寶貝一定會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
6月16日,開封市一師附小一年級教師在校長龐航宇的帶領下來到開封實驗幼兒園開展“幼小協同 科學銜接”的學前教育宣傳月幼小交流活動
6月2日下午,汝州市風穴中心校在香榭世家幼兒園舉行“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共同探討幼兒園孩子與小學銜接問題。
昨天中午11點35分,中山公園教學點的消防通道內,等候報名的隊伍已從17樓排到20樓。針對家長圈的傳說,昨天記者聯系了傳聞中的多所知名小學校長,但截至發稿,皆未對此作出回應。
閱讀提示丨家長張女士的孩子明年要上小學,由于就近劃片的學校不理想,家住鄭州市北三環附近的她今年剛過完年就開始四處跑著看學區房了。” 張女士說,劃片入學,誰都想去好學校,想上就要買房,房價水漲船高,“幼小銜接就是八仙過海,大家一起擠”。
為幫助孩子全面、直觀地了解小學的學習生活及環境,幫助孩子們暑期后愉快進入小學,并能夠盡快適應小學生活,5月14日,鄭州市第七十五中學小學部接待金水區姿華幼兒園全體大班小朋友全面體驗小學生活,為做好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為了更好地加強幼小銜接,使孩子們能愉快地進入小學生活,11月17日下午6時,南樂縣學前教育中心邀請縣第四實驗小學的李老師和田老師同大班教師一起進行了幼小銜接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