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今年的兩會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李克強總理5日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兩天來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外國專家學者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集中反映了“四個全面”戰略部署,不僅展現了中國政府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美好前景。
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對中國的發展做出全面評估和展望,還為中國未來發展提供了保障。”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國際新聞部主管監制李鍵雄對本報記者表示,“四個全面”是引領中國前進的核心戰略部署,政府工作報告反映了這樣的戰略思路,從環境整治到經濟增長,從增加就業機會到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從“中國制造2025”到鐵路擴建,以及推進反腐工作的承諾等,都顯示出中國政府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德國柏林專利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亨格爾表示,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這種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的轉變,也是專利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目前專利律師事務所和專利申請的繁榮,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企業的活力。“中國政府正帶領人民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隨著中國不斷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國將繼續與世界一道共贏發展。”
埃及開羅大學政治系教授哈桑表示,今年兩會他關注的話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增強政府公信力,中國政府在這方面下了很大決心,反腐卓有成效,受到民眾廣泛好評。
萊索托貿易、工業、合作社與市場部大臣斯庫盧米·保羅·措阿奧勒表示,正是有一套符合中國國情、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并與時俱進的先進政治體制,才保障了中國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
日本信金中央金庫海外業務支援部高級審議官露口洋介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很多將改革開放扎實推向縱深的措施,如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等,這些措施有利于市場機能發揮決定性作用。正是因為不斷扎實推進改革開放,中國既可以保持中高速經濟發展,又能實現產業升級,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日本社民黨黨首、參議員吉田忠智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指導下,不斷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和諧發展,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階段。今年的兩會具有重要意義,向13億中國人民展現了實現戰略目標的具體方法,必將成為中國人民為完成這一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的契機,同時也是中國政府向國內外展現堅定決心的重要會議。
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洛馬諾夫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豐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國制造2025”理念的問世,標志著中國決心加快制造業向高科技和中高端進軍的步伐。這必將促進中國的經濟轉型和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上升。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國部主任黃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將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中國企業走出去、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目前中國的鐵路、電力、通信等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相當競爭力,中國企業在海外尤其是東盟地區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等已經取得可觀成績。通過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未來10年中國可望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型,這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裝備的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與此同時,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也有助于加快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德國柏林華人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王琦表示,自己和身邊的海外學人以極大熱情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在深受鼓舞之余,強烈感受到了報告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國家大力推動的全民創新、萬眾創新、草根創新的戰略舉措同樣為海外留學人員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海外學人應當善于發現國內相關社會領域和經濟產業的創新需求點,充分發揮自身在知識技能、國際視野、海外資源上的優勢,為中國創新找準方向、取得實效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為未來發展制定清晰的規劃圖
洛馬諾夫認為,經濟新常態成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詞語,這代表著在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經濟的關注重點已經轉移到了克服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等改革問題上來,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提升。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表示,中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今年的兩會將對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的運行提供指導。與反腐同樣收效良好的是中國的經濟改革措施,中國正在從投資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到消費主導型經濟增長。
法國《世界報》、《費加羅報》、《回聲報》網站、巴西主流媒體《環球報》等都第一時間發表文章報道了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世界報》認為中國政府為未來發展制定了非常清晰的規劃圖,“雙引擎”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提供動力。《回聲報》網站專門強調了新常態對中國目前經濟結構改革的重要意義。《費加羅報》認為,中國深化改革將對提振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報道說,“中國正在從經濟快速增長轉變為追求持續增長”。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需要新的發展戰略。經濟增長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應該重視可持續發展,注重生態環保問題。德國《世界報》表示,中國經濟新常態要求更多的結構性改革。中國政府賦予了市場和社會更多的權力,更加重視市場資源配置,保證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
埃及《解放報》新聞網站評論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改革的關鍵時期穩定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國家付出了巨大努力。7%左右的增長目標證明中國有信心迎接挑戰。
(記者俞懿春、馮雪珺、韓曉明、倪濤、劉軍國、謝亞宏、楊謳、鄭紅、李博雅、邢雪、王海林)
3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備受股民關注的證監會參與9項任務,涉及國企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等。
要努力完成2016年各項工作任務,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就必須綱舉目張,報告提出的十大關鍵數字引人矚目。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適應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分享經濟”“眾籌平臺”“互聯網+政務服務”“人地錢掛鉤”“大眾旅游時代”……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一些代表著完善制度,體現簡政放權、規范政府行為的新詞、熱詞同樣受輿論關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制度保障——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觀察者網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維為教授,為您解讀政府報告中的民生內容。
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振聾發聵、字字鏗鏘、催人奮進,總結過去鼓舞人心,分析形勢深入客觀,部署今后提振信心,講至精彩處,44次掌聲雷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3月5日上午,住豫全國政協委員聽取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3月5日下午至3月6日,委員們分界別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熱烈討論,建言獻策,踴躍發言,談體會、提建議、謀發展。
在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的關鍵時刻,面對全球市場動蕩、需求萎縮的局面,報告向世界傳遞出三大積極信號。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說,中國政府全力推動經濟轉型,并且加強改革力度,中國未來5年仍能實現中高速增長。
雖然我們沒有商人那般靈敏的商業嗅覺,但是只要你稍微關注時事政治,新詞兒背后的“含金量”也會讓你獲益受惠。
報告總結了去年成績,分析了我國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重大舉措和2016年政府重點……
一圖速覽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0月14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透露了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路線圖”,主要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2014年前完成巨災保險的專題研究,明確制度框架;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