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熱評政府工作報告>
依法行政,有權才難“任性”
——系列原創評論文章之八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總理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是說。
全國兩會伊始,“任性”就火了兩次。一是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談反腐,二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談簡政放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透露,這句表述是李克強總理親自加入的。屬意為之,用意深刻。當日,“有權不可任性”成為中國輿論場的熱詞。
2015年既是關鍵之年,也是開局之年。今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將“扎實推向縱深”。縱覽報告,從改革的具體部署來看,將包括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不失時機地加快價格改革;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等。越是在這個時候,全面深改越可能要“涉深碰硬”;越是在這個時候,權力的濫作為、懶作為、遲作為、不作為,越容易成為行進路上的“中梗阻”。
“有權不可任性”。這話是在行政改革的背景下拋出的。不任性,就要守規矩。這里其實是兩層意思:一是該減的減,該放的放。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曾說,上任后要把國務院的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在未來五年內精簡掉三分之一。據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吳知論介紹,國務院各部門的“權力清單”上,經過核實的全部行政審批事項共計1526項,到2014年年底,共取消和下放538項,兩年時間,初步實現了任期內削減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標。這兩年,簡政放權成了“持續的改革行動”。僅去年的40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有21次部署了“簡政放權”,在其中的一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醒官員們,“不要貪戀手里那點小小的權力”。
二是該抓的抓,該管的管。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的話說,“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責任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簡政放權,不等于“無權一身輕”。一方面,行政審批事項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而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還得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的同時,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還得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換言之,行政機關的工作重心,應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放”與“管”是行政作為的一體雙翼。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在監管內容、監管程序、監管方式、監管結果上做好“轉型升級”。
有權,容易任性。這是無數歷史印證的常識。而要讓權力不任性、遵道而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為根本遵循。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傅瑩表示:“《立法法》修改格外重要,不能減損公民權利,也不能隨意增加公民的義務。”2015年全國人大會期較去年增加兩天,一是讓代表們有更充分的時間審議預算草案,二是要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加強人大監督,落實依法行政,也許這是將權力裝進籠子的兩條必由之路。
征稅不任性、限牌限購不任性、罰款收費不任性……立法與執法,都必須硬氣起來。惟有依法行政,有權才難“任性”。(鄧海建)
一個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行政審批涉及50多個部門和機構,80多個環節。簡政放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從今年10月1日起,河南正式啟動“五證合一”制度改革,更加方便辦理注冊登記的企業。
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簡政放權不是寫詩,也不是畫畫,不需要“朦朧美”,不需要花拳繡腿、虛幻一招,而是一次真正的革命。
政府在自我削權、自我瘦身的戰役中,“簡政放權”是一種為社會和民眾松綁的重要舉措,能有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簡政放權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環。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5月9日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說,“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國務院簡政放權送出這些改革紅利,國務院客戶端為您一一梳理!
簡政放權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我國簡政放權改革的步伐鏗鏘有力,老百姓對簡政放權成果的切身感受是:“證明不開了”“費用少交了”“‘衙門’好跑了”。
簡政放權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關于全國十三億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關乎政府職能轉型服務方式轉變,同時又是系統性、復雜性的體制機制改革。
杜絕“奇葩證明”,關鍵在提高意識,重點在權力“瘦身”,根本在依法辦事。只有相關部門真正按照國家要求,動真格的“刪繁就簡”。
施政之道,在于簡化,只有減少辦事繁雜的“厚度”,才能增加群眾滿意的“深度”。一直以來,群眾去政府部門辦事,最怕遇到工作人員“打太極”。
近年來,我國簡政放權改革的步伐鏗鏘有力,老百姓對簡政放權成果的切身感受是:“證明不開了”“費用少交了”“‘衙門’好跑了”。
多年來,提起到政府有關部門辦事,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2014年7月16日,時任省長謝伏瞻在河南日報頭版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推動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激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
讓簡政放權接受公眾的檢閱和監督,在法治框架內進行,讓公眾和市場主體真正感受到政府的權力小了,才能讓簡政放權成為一項為民福祉的改革。
新一屆中央政府履職伊始,就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
新一屆中央政府履職伊始,就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