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5日下午來到他所在的浙江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后,張德江說,完全贊同政府工作報告。過去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抓改革、促發展、興法治、強黨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開創了新的局面。
張德江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張德江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統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強大動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撐。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這一“四個全面”之魂,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精神實質、辯證關系和豐富內涵,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張德江強調,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上來,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要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審時度勢、科學謀劃、銳意創新,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給新形勢下的中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四個全面”到“精準扶貧”中央的大政方針如春風化雨般滋養著祖國的山山水水,這些改革和探索目的只有一個:讓全國人民過上美滿幸福的好生活。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光輝。
“四個全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整體戰略布局,是指導黨和國家未來一個時期的重要方針。對于如何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方法論角度理解有以下幾點。
9月1日上午,河南日報《“四個全面”大家談》欄目走進我市,圍繞“傳統農區華麗轉身”這一主題,以訪談形式就傳統農區如何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之路進行深入采訪和挖掘。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在訪談中表示,周口推進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改革為第一動力、法治為第一理念、黨建為第一保障,加快周口崛起、富民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新的戰略思考、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部署。
“四個全面”內涵深
當前,“四個全面”已成為中國最熱門的政治詞匯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常委對“四個全面”是如何闡述的,這些集中闡述透露出了什么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由于發展的不平衡和體制機制的不完善,改革發展成果受惠程度存在不均,由此所引發了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
“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黨員干部的作風實不實,是治黨嚴不嚴的基本標準,是“全面從嚴治黨”能否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簡稱“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全面”和具體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現在“四個全面”有了,差的就是各位領導干部必須要做的“具體”。這個“具體”,既是對“四個全面”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對領導干部素質整體素質的檢閱。找準落腳點,才能在群眾中間落穩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使黨和國家事業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今天的中國,“四個全面”正是我們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應時代關切、實現人民福祉、建設現代中國的基本方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抓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的新創造。“四個全面”立足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原理,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做出了創造性理解,對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