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官員和代表委員們在一年一度的全體會議上準備好迎接一場力度更大的節儉運動。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4日報道,會議的新聞中心率先展示出中央政府打擊浪費的力度增加。大樓里沒有橫幅、鮮花和紅地毯——這是未來兩周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場所。
中心的負責人告訴央視記者,“桌布都是用舊的”,原則是“能不購置新的,就不購置新的”。
據國家媒體報道,全國政協會議秘書處成立了會風會紀督查組,并鼓勵政協委員們通過向“會風會紀意見箱”投訴來相互監督。
據中國媒體報道,代表委員們所住的酒店已用熱水瓶和飲水器取代了免費瓶裝水。去年,瓶裝水取代了服務員的沏茶倒水。
報道稱,這些舉措是在去年兩會引入17項改進會風的措施之后出現的。兩會將中國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大的代表和最高咨詢機構全國政協的委員們聚集到一起。17項措施中包括不相互贈送禮品,以及不安排高檔菜肴和酒水。
報道稱,全國人大會議尚未公布自己的花銷情況,政府的公共開支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接受審查。政協的網站顯示,去年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的預算為7000萬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在為期10天的會議期間,花在2143名委員每個人身上的錢超過32600元。
中國的最高政治咨詢機構政協并未給出細目來分析這筆錢是怎么花的。2014年會議的決算和今年會議的預算尚未公開。
政協直到2011年才開始公布其年度會議的花銷。當時的會議發言人趙啟正被一名記者詢問會議開支的提問難住了。他回答說:“我很少在這種會議上被別人難住過,花多少錢,我還真沒有數據。我想錢還是不少的。”
自那以后,政協會在網上貼出全體會議的年度預算和決算——但只在會后公布。
駐香港的政治評論員劉銳紹說:“要在預算應包含和不應包含的內容間畫一道明確的線幾乎不可能,因為有太多的間接費用——例如安保和醫療團隊的工資。”
但劉銳紹說,節儉運動促使地方政府削減送官員參會的預算是件好事。這場運動為納稅人省錢的地方在于,官員們現在不敢像以前那樣浪費錢了。
據中國媒體報道,河南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贊揚自助餐擺出蒸紅薯、蒸玉米“讓我們想起家常菜之美”,而安徽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則自備毛巾住酒店。
隨著節儉運動的步伐越邁越大,政府工作報告的贊成率似乎也在上升。去年有99.31%的代表投了贊成票,相比之下,2013年的贊成率約為95%。
另據香港《星島日報》3月2日報道,過去兩會期間,港府都會在北京舉行酒會招待港區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不過近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厲行節儉,今年港府跟隨大氣候,取消飲宴活動,首度沒有酒會。
4月22日,省政協港澳委員座談會在深圳舉辦,學習全國“兩會”精神,通報省政協2016年工作要點等情況。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兩會期間發出的關于中國未來發展的信號,引起全球市場密切關注”;”俄羅斯記者羅佩卓由衷感嘆:“我在兩會上觀察到的中國,是一個更自信、更開放的中國。
伴隨著春天的陽光,伴隨著全國兩會有條不紊的節奏,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以2600票贊成、208票反對獲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前房地產市場的庫存積壓情況主要出現在部分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而這些城市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相對較小,去庫存的速度會比較慢,這就需要政府因城施策化解庫存。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全國兩會上,延遲退休、社保、醫療、扶貧、學前教育等一系列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任務時間表有望得以明確。
2016年兩會熱詞熱語
全國人大代表、安琪集團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姚鵑建議,在油炸面制品和焙烤食品中全面“禁鋁”,以更好保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每年全國兩會,都透著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氣氛。兩會進程中,人民大會堂百米紅毯“部長通道”,面對守候的中外記者,列席大會的部長們熱情回應提問,主動上前發聲。
“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里,人們讀出了深厚的民生情懷。
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康永恒看來,“街區制為我們找到了一條以人為本解決‘城市病’的路徑”。
兩會花絮:天安門廣場上的另一面
3月9日,《人民日報》2版頭條全文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
每年的“兩會”,房地產都會迎來一波利好政策,今年也不例外。
每年的“兩會”,房地產都會迎來一波利好政策,今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