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 2015年1月底,國內知名民調公司零點調查開展了一項網絡生態環境的調查,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網絡生態環境的各方面變化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網民普遍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環境的積極變化。80%以上的網民認為網絡充滿正能量、網絡秩序變得更好、網絡輿論環境得到改善;網民普遍認為網絡有害信息和侵權行為有所減少;90%以上的網民表示支持政府發起的各項網絡治理行動;90.6%的網民對我國網絡的健康規范發展充滿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在網絡治理、網絡空間建設和網絡安全方面開展了大量管理工作,并出臺了相應的網絡管理政策。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發起了多項網絡治理專項行動。
認為治理后網絡環境發生各種變化的網民比例(單位:百分比)數據來源:零點調查2015年初自投獨立完成的網絡生態環境調查。
在這些網絡治理行動的作用下,網絡環境發生了明顯的改善,網民對于治理后的網絡環境也表現出明顯的積極評價,表示網絡環境發生積極變化的網民比例普遍在8成以上。其中,85.6%的網民認為網絡充滿正能量,83.7%的網民認為網絡秩序變得更好,80.1%的網民認為網絡輿論環境得到改善,78.1%的網民認為網絡安全程度提高了,78%的網民表示網絡文明水平提高了。
相應地,表示網絡環境不變或變差的網民比例很低。其中,表示網絡環境不變的網民比例普遍在10%-20%之間,表示網絡環境變差的網民比例則均低于5%。
調查在全國45個大中城市進行,主要針對大專以上學歷網民進行了在線調查,共計回收有效樣本8,948個。
為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提高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網信辦)近日開展“護苗2015 網上行動”。團中央將全面配合中央網信辦落實好相關工作,為廣大青少年營造健康陽光的網絡成長環境。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向社會發出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保護青少年遠離網絡有害信息侵害,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向社會發出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保護青少年遠離網絡有害信息侵害,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先后8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并且提出了“互聯網+”這樣的新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
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發起了多項網絡治理專項行動。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月4日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規定》通過對網絡賬號的“十大亂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清除治理,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有利于保障網民利益、保持網絡生態、維護社會安全。
日前,國家網信辦部署新一輪網絡環境整治工作,堅決遏制淫色低俗信息反彈,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和輿論關注。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自查自糾機制;封堵淫穢信息傳播源;提升技術手段和能力,增強對網絡淫穢色情信息的辨別、處置能力。
全國網信辦主任26日在京座談學習宣傳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如何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只有積極推動網絡社會的法治化建設,讓法治的陽光普照網絡空間,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才能真正凈化網絡環境,維持網絡秩序,把網絡真正打造成為傳遞“唱響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平臺。
今天下午,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院長、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維護網民合法權益、大力懲治網絡侵權”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提出網絡空間的“七條底線”,成為大家的共識: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互聯網是我們共有的網絡家園,應該共建、共享文明、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共同抵制有害公共利益和網民權益的言論,既是我們的權力,也是我們的義務。
有了健康的網絡環境、文明的網絡秩序,在線生活就會提升公民生活質量,網絡也會釋放更強大的正能量。有了健康的網絡環境、文明的網絡秩序,則在線生活就會提升公民的生活質量,網絡也會釋放更強大的正能量。
“炒作”是一種商業技巧,其目的是聚焦人氣吸引眼球增加知名度,實現名利雙收的目的。作為一種非常規的新型傳播模式,正常的炒作無可非議,但是無底線的惡俗炒作,則是網絡傳播中的害群之馬,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網絡毒瘤,必須加以清除。
4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簡稱“約談十條”)。“約談十條”,它不僅僅是改良網絡土壤的新辦法、新手段,監管與服務的有效結合,還開啟了依法治網的新常態。
“維護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環境,網信企業應發揮主體作用,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能只顧著跑馬圈地、占領市場。網上辦公、移動金融、微博微信、電子商務……伴隨著網絡深刻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網絡詐騙、網絡攻擊等現象也不時發生。
如今,“人人都在玩直播,人人都可玩直播”,這是網絡直播行業長期呈現出的狀態。10月12日,上海市政府官方網站一則名為《上海整治網絡直播平臺亂象20家平臺整改完畢45萬名主播實名認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