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 決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計的兩會將于3月初召開。一系列熱點議題備受矚目。
中國經濟運行如何保持在合理區間?“新常態”被預測為最有可能在兩會上被頻繁提及的新概念之一。一年前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GDP增長預期在7.5%左右。一年過去,各項指標是否在預設“區間”內?今年新增長目標確定為多少?近期國際間有關中國經濟的“懸崖論”“崩潰論”時有耳聞,怎么正確看待中國經濟形勢?中國經濟能否如愿以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雙引擎”將給出多大力量?人們期待兩會給出解答。
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地生根?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則被稱作“關鍵之年”。兩會既要檢閱過去的成績單,也將為未來的改革加碼。本屆政府將進一步通過簡政放權為改革“松綁”,同時有望在投融資、財稅、價格、金融、國企體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社會、民生、司法等領域的改革也將提速。
對外開放如何擴大?面對仍不確定、呈現分化的國際經濟格局,人們預測,今年中國勢必將做出新的努力提高外貿質量,促進引進外資轉型升級,推動優質資本走出去。“一帶一路”正成為中國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新亮點,將采取更多實質性動作。中國向世界優秀文化和先進經驗學習的步伐不會停滯,只會加快。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怎樣化為實際行動?在十八屆四中全會成為中國依法治國進程的里程碑后,如何貫徹落實有關決定,將成今年焦點。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備受關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觸及“擴大地方立法權”等多項焦點,該草案將在本次人代會審議。
強力反腐如何鞏固戰果持續推進?2014年見證中共“打虎”力度不斷升級,老百姓紛稱大快人心。目前,人們既關心“大老虎”的查辦,也聚焦身邊“拍蠅”行動的推進。2015年元旦春節以來,中紀委反腐馬不停蹄,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利劍始終高懸,百姓強烈期待推動反腐常態化、制度化。
“四個全面”如何協調同步?去年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地方調研時提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這一新提法關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本屆政府明確的工作要領。兩會將聚焦于此。
新的“創新周期”和“創業大潮”是否來臨?“創新與創業”始終處于本屆政府大棋局的重要位置。近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談科技創新。近日,李克強總理又強調“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動起來”。這被認為是激發國家發展潛能和社會創造活力的鑰匙。它與全面深改和轉型升級相貫通,通過兩會有望化為更有力的實際行動。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何新招?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出現了不少熱門民生追問:物價能否再穩一點,年輕人能否買得起房,環境保護、霧霾治理、食品安全保障等能否形成新機制,加上教育公平、醫療改革、就業、養老等,這些都將繼續是兩會熱點。習近平總書記在羊年春節團拜會上強調,要“為人民增加更多福祉”,使民眾對兩會充滿期待。
協商民主如何實現新突破?前不久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對“新形勢下開展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進行全面部署。人們預測,“協商民主”概念將成今年兩會焦點。
怎樣堅定不移推進“一國兩制”?2014年,香港、澳門、臺灣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情況。如何匯聚香港各界依法推進政制發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進一步在國家戰略的“大棋局”中找準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門的政策,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如何確保兩岸關系這艘大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沿著和平發展的正確航道穩定前行,都將是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
新形勢下怎樣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黨治國治軍新的實踐中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進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如何將軍隊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等,都備受外界關注。此外,中國軍力和國防預算也是海內外媒體聚焦兩會的熱點。
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運共同體”?2014年是中國“主場外交”的豐收年,進入2015年,世界將迎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而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等,都令外界格外矚目中國。習近平主席還將應邀赴美進行國事訪問。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國關系,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關系,以及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都關乎世界和平發展與穩定,令中外輿論和觀察家拭目以待。(記者 許曉青 李志暉 李云路)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滿臉童真童趣的幼兒園小朋友已被推上高考的起跑線……”日前,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愈在《中國青年報》撰文稱,中國許多家長正有意無意地把“早學”“多學”當成了“早慧”。其實,“起跑領先”只是讓孩子在裁判的槍聲未響之前“偷跑”。
會議確定,對民辦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學校標準給予補助。
今年的高考,格外牽動人心。面對期待與矚目,進一步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升高考命題的科學性,提高考務組織能力、確保考試安全進行,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有關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的通知。根據教育部官方的回答,由于歷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平衡,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各省高考錄取率存在差距。
補償農村生的高考公平,不管怎樣補償,能進重點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整體提高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讓所有農村生都接受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才是真正落實教育公平。這次國家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抓住了影響鄉村教育的重點問題,也開出了藥方,包括提高教師的待遇,以及改革鄉村教師的職稱評審等。
日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布了各自針對農村考生的招生計劃,優惠政策之多,下降分數幅度之大,迅速引發輿論關注。比如北大“筑夢計劃”涵蓋了27個專業,清華降分錄取的分值為30至60分。這些舉措,擦亮了教育公平的底色,也為農村孩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人生牧場。
3月1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時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 可以說,改變貧困子弟的命運,讓更多年輕人出頭,這是李克強時刻牽掛的大事,也是本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多問問群眾的獲得感,以之作為試金石,去檢驗改革的成效;梳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召開的十次會議的內容,不難發現,“落實”是總書記念茲在茲、一再強調的重要課題。
年終歲末,一條消息格外“搶眼”: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指標測算,我國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居9個人口大國首位。
希望教育咨詢委員勇于擔當,堅持真理,圍繞改革深入調研,切實肩負起為國家謀大計、為教育獻良策的神圣使命。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加大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使更多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以公平正義的姿態,把“占GDP4%”的教育預算用好,把教育競爭力的短板補上、把歷史的欠賬還上,中國教育就有望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爬坡升級、超越過往。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教育方面曾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
現在,中國教育最需要的不僅僅是錢——盡管我們仍然希望,在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終達4%的基礎上,更向世界平均水平4.9%靠攏——更重要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勇氣。非有“事不避難、敢于擔當”的改革勇氣,不能使教育成為中國夢的最大造夢空間。
教師節即將到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來到大連看望大連第二十中學新疆班師生,并與大連市支援西部地區及西部在大連進修的教師座談。李克強在與教師座談會上指出,促進教育公平就是解決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這也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讓我們的發展更加平衡。
小學、初中、高中,18歲的孤兒梁六一在成都鹽道街外語學校學習已經有10年時間了。10年的默默關懷與努力讓一名孤兒實現自己的重點大學夢,我們看到了教育公平給予實現中國夢的最佳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