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搶到紅包沒有?”春節到了,這句話成了大家見面和網上聊天時最流行的問候語。今年,搶紅包儼然成了過年的“新風俗”,眾多市民盯得眼發花,搶到手抽筋。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搶紅包!”發紅包,這種傳統的過年習俗,逐漸被網絡時代賦予新的含義。
戳了半小時,搶到6塊錢
發紅包的主力軍當然是各大網絡運營商。
微信方面稱,春節期間將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送出金額超過5億元的現金紅包,其中單個最大紅包為4999元,另外還有超過30億元的卡券紅包。手機QQ團隊也公布了今年春節前后的紅包發放辦法:廣邀各路大牌明星、土豪企業一起給大家發放“明星紅包”和“企業紅包”。從小年夜到除夕,QQ發放的紅包總額將高達30億元。
18日上午,記者打開手機上的支付寶錢包,手指懸在手機屏幕上方,隨時準備點擊跳出來的“紅包小人”。10時整,手機屏幕上跳出一些紅包樣式的卡通小人,帶著“戳我呀”、“快來嘛”、“你點不著吧”等字樣,不停地在屏幕上跳動。
記者發現,支付寶搶紅包類似于“打地鼠”游戲,不停地戳畫面上的小人,就有機會搶到紅包。幾分鐘后,記者就感覺眼睛發花。20多分鐘后,終于戳中了一個紅包——6元的“快的打車”代金券。本來覺得這樣的成果實在不好意思說出去,打開朋友圈才發現,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
搶紅包就是搶快樂
相比之下,朋友們在微信圈中發放的紅包更加受歡迎。“發紅包啦,趕緊出來搶了,先到先得。”長沙市民伍坤告訴記者:“這幾天微信群里最熱火的活動就是搶紅包。雖然發出去的都是小數額的紅包,卻能活躍氣氛,聯絡感情,大家都比拼誰的運氣好。”他說的這種群紅包,是將一個紅包分為幾份,分享到群里,搶到紅包的人隨機分配。
“最近一直在刷朋友圈,和朋友們互相發放紅包,圖個熱鬧,不能只去拿別人的紅包 。”市民李方告訴記者,雖然每次刷的紅包只有幾塊錢甚至幾角錢,但感覺還是很開心很好玩,也拿出100元錢放到網絡紅包里,朋友能拿多少看運氣了,完全圖個樂。
搶紅包為什么這么吸引人?市民姚女士的一席話道出了原因,她告訴記者:“這次活動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參加游樂園爭搶獎品的時光,雖然獎品不值錢,但爭搶過程中收獲的快樂是很多的。所以發紅包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社交行為,讓我和朋友們之間有了互動,感受到節日的喜慶,與其說是搶錢,不如說是搶快樂,把它看為一種游戲更合適。”
別為了搶紅包當低頭族
長沙市社科聯主席賀代貴認為,贈送紅包之所以能夠“發酵”出年味,完全是由于這一傳統習俗附加著一種特殊的文化儀式感。中國民間相傳,紅包最早起源于家家戶戶過年時放置于門口的一塊紅磚,以祈求新年好運。由此可見,紅包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所承載的美好希望。如今,親朋好友以網上發紅包、搶紅包這種最新的方式互贈祝福,送出的是對更融洽的關系和更幸福的生活的愿景。
他也提醒,如果年輕人為了搶紅包而當低頭族,那無疑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回家放下你的手機,多陪父母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玩玩游戲,才是對親情更好的慰藉。
近日,在某微信群里,眾網友以愛心紅包形式為一名癌癥患者捐贈。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則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慈善法草案沒有明確對朋友圈募捐行為進行規定。談到“李超”搶走善款紅包一事時,王名表示:“這件事不涉及慈善組織,不屬于慈善法規范的行為。
那么這種搶紅包的行為從法律上該如何界定?
紅包文化本是出自于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系,收送紅包也是華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
要說過春節,除了吃美食、看春晚、訪親友,還有一項必不可少,那就是搶紅包。
遂昌小伙雷某過年時在群里發紅包。雷某再三警告程某不要再搶,程某我行我素,而且自己不發紅包,雷某記恨在心。
從QQ的姓氏紅包數據看出,“劉”姓世家領先于李、張、王、楊、趙、陳等姓氏,成為我省發紅包最大方的姓氏。
隨著社交平臺的普及,搶紅包成了朋友間傳遞樂趣的新方式。常熟方塔派出所民警徐升表示,前一天晚上,張某和許某雙方……
如今手里握著手機的人,大都會搶上兩把,甚至有人專門為搶紅包設計出了外掛軟件,通俗的說法就是作弊器,專業人士提心,千萬小心,這或許就是一個陷阱。都說是平搶紅包是拼速度拼運氣,也有人憑的是技術,據說就有這樣的能人,做出了一種搶紅包神器。 這就是在網上賣搶紅包神器的廣州賣家,一個盒子外帶一部手機,要萬把塊錢,說明書寫著要待機72小時才能工作,付錢拿到手之后,等了整整三天,連一毛錢都沒搶到過,公安人員調查發現,這就是一伙騙子,盒子里裝了兩個小電阻,其他什么都沒有,已經騙了好幾百個人。 看來這回是真的了,有正在用的,也有準備用的,那么它到底靠譜嗎,仔細查看,在頁面的下面,有權限詳情一欄,只要點擊安轉,軟件就會獲取部分權限,那么這些到底是什么權限,繼續點擊,上面顯示,獲取的權限包括,能夠確定手機位置,能夠檢索當前手機運行的程序,能夠確定手機號和序列號。專業人士介紹,對方獲取這些權限,已經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不法分子甚至會在軟件里植入木馬程序,一旦安裝,能夠盜取賬號泄露隱私信息。(映象網www.wbywanted.com)
10月9日晚上,渝北雙鳳派出所接到從廣東打來的報警電話,報警的是個姓王的重慶中年男子,他告訴民警,自己兒子在渝北雙鳳橋一小區的家里鬧著要跳樓,因為嫌iPhone4s搶紅包速度太慢,正逼著母親給買iPhone6s。
搶到的紅包應屬偶然所得,而一對一紅包對受贈者來說也屬于偶然所得,都應納稅。企業向員工發放微信紅包屬于獎金性質,對員工來說是薪金所得,應按稅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搶得盆滿缽滿之后,不少“腦子活”的人已經開始琢磨如何打理自己辛辛苦苦“搶”來的紅包,以及忙碌一年得到的年終獎。那么,到底是選擇互聯網理財、傳統理財,還是干脆投身“股海”呢?
電子紅包的出現,無疑為春節增添了新的樂趣。一樂在于“搶”,如玩游戲一般,圖的是過癮,不在乎紅包大小,隨時隨地皆可為之;二樂在于“送”,可以任性地派紅包,無論天涯海角,無論新朋舊友,只需一移動終端即可隨意搶之;三樂在于“往來”,過年圖的是喜慶、圖的是歡聚、圖的是快樂,在“搶”與“送”之間,以“紅包”為媒,已然和親朋好友、同學家人甚至社會大眾一道同樂,得到的是“眾樂樂”。
手機搶紅包,開始紅火于2014年春節互聯網公司騰訊旗下微信推出的“新年紅包”應用,進入2015年,阿里、百度、騰訊等加入春節搶紅包大戰。” 搶了100多個紅包的小楊時不時向群里發個紅包,被很多群友大贊“土豪”,著實讓他體驗了一把“高帥富”的感覺。
春節過后,鄭州不少樓盤都推出了促銷優惠,請跟隨小編一起去搶特惠項目的“大紅包”吧!
正準備離開時,我突然想起這幾天用的備用手機速度很慢,就請小徐幫忙看一下。看著我一臉驚訝,他說:“iPhone6沒給你修好,這個手機又遇到問題,我實在太不好意思了,你放心,我一定把這個手機給你修好了,你先用我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