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發展條件的變化,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這8個“更加注重”,為新常態下如何主動作為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如何理解和做到8個“更加注重”?本報編輯部約請了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在“新春經濟展望·權威訪談”專欄里逐一解讀,敬請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8個“更加注重”,居于首位的是“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
“這說明,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目標導向發生了改變。”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濟發展由總量導向開始向國民收入導向轉變。經濟增長換擋降速,不可避免帶來收入增長下降、失業率上升和消費不足等問題。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和困難家庭,可能會面臨更多壓力。中央強調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保障社會穩定大局的前提條件。
去年以來,在經濟發展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的背景下,民生支出的穩定增長贏得全民“點贊”。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086億元,增長9.8%;教育支出22906億元,增長4.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913億元,增長9.8%;住房保障支出4968億元,增長10.9%。
民生領域的持續發力,換來的是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各項主要指標依然運行在合理區間。這一連串抽象數字的背后,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
從收入看,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實際增長8.0%,繼續“跑贏”GDP;從就業看,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城鎮就業人員新增1070萬人;從社會保障看,截至去年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7.12億人,覆蓋全國一半以上人口……
2015年,經濟發展環境面臨新的變化,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還有哪些難題待解?哪些薄弱環節將得到加強?民生領域將邁出怎樣的改革步伐?人們仍在期待。
李實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談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時釋放一個重要信號:經濟新常態下要用新思維來解決民生問題,要“多些雪中送炭”,“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強調“精準發力”,“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這說明,未來民生領域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把有限的資源用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最能關乎百姓福祉的突出問題。
“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突破口’在兩個方面。”李實表示,一個“突破口”是收入分配改革領域。增加收入是百姓最強烈的訴求之一。另外,為謀求價值體現和社會尊重,百姓還希望勞動收入更加公平公正。另外一個“突破口”是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李實認為,“和發達國家相比,不論是醫療教育還是社會保障,我們都有不小的差距,水平也較低,還不能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相適應。”
“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就應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換一個角度說,財政支出要向民生領域加大傾斜力度。今年的民生支出規模不但不能低于去年,甚至還要更高。
在收入分配方面,李實建議采取多樣化政策“提低、擴中、限高”。一方面要減稅。降低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調整個人收入所得稅,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另一方面,加快推行房產稅、遺產稅。對高收入人群加強稅收監管,使高收入人群合理納稅,進一步遏制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在公共服務方面,李實建議盡快落實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雖然這個目標已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也已經在決策層引起關注,但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政策措施。”李實說,2015年,當務之急是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事權與財權,適當統一省級以下主要事權和財權責任劃分,將部分適合更高一級政府承擔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上移,力爭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明確界定各級政府的管理權限和支出責任。
“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和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互為條件的良性關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李實表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民生領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將會集中顯現。不論經濟增速是否繼續放緩,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都會再上一個臺階。(記者 朱磊 朱軼琳)
在“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中,安陽市殷都區200多名黨員干部駐村進企接地氣,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再過幾天,中國共產黨就將迎來95歲生日。事實上,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等不斷提高,中國也的確……
把實踐作為認識的目的,把社會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作為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指揮棒”,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創造、永葆生機的活水源頭和檢驗研究成效的最終標準。
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的堅定追求,是習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凝練表達。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兩高”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這是近11年來,最高院工作報告通過率第二、反對票最低的一次。3年前,最高法院反對票數的峰值曾達到605票,通過率75.4%。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憲法法律規定、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體現,報告的起草必須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來展開。
回顧過去,民生改善成就喜人,讓人民更有獲得感。放眼今年,民生改善更進一步,讓人民更有信任感。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閉幕后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在西藏,陽光是從來不缺的,它總是把自己的光芒毫不吝嗇灑向世界屋脊的各個角落。作為一個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西藏來說,更是讓“中國夢”在西藏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的不斷變化中展現的淋淋盡致。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擺正勤務員的位置,各級領導干部要牢記“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個要求。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于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改革要求,現就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方案如下:2.司法行政機關建立人民監督員信息庫,并與人民檢察院信息共享。
依靠人民群眾歷來是我國司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人民主權原則的體現。當前,應切實采取措施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監督司法的渠道,把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原則落到實處。選任機構的客觀性是從體制上確保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獨立性進而確保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實效的關鍵。
10月24日,全省推行依法逐級走訪工作現場會在開封召開。李亞指出,各級信訪聯席會議要強化督導,把推進依法逐級走訪工作列入地方和信訪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嚴格落實責任追究。
始終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斷拓寬服務民生領域,創新服務民生方式,切實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努力讓950多萬鄭州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當前,打贏這場抗洪搶險攻堅戰,就是踐行服務群眾、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大政治任務。
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主動出擊,杜微慎防,應該成為今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的必然趨勢和重要任務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