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日電 第二屆中印媒體高峰論壇1日在京舉行,論壇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印度外交部共同主辦,兩國近40家主要媒體的負責人以及數十名專家學者與會。
兩國媒體界人士圍繞“媒體在推動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媒體助力兩國經濟領域合作”“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媒體合作”等議題展開對話討論。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在開幕式上致辭說,習近平主席去年9月成功對印度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達成了一系列重要戰略共識,為兩國關系未來發展作出了規劃、指明了方向。
他說,當前,中印關系進入全面提速的新階段,兩國合作發展面臨新契機,這也是兩國媒體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的新契機。
蔣建國對兩國媒體合作提出三點建議: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的主流和方向,加大對兩國經貿合作的報道力度,積極拓展媒體交流合作新渠道。
印度外長斯瓦拉杰說,印中互為重要鄰國,兩國在國際舞臺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希望兩國進一步開發新的合作領域,擴展人文交流,把共同的愿望付諸實踐。
她說,當前印中兩國關系不斷發展,媒體是增進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希望兩國媒體攜手努力,促進民眾相互了解。(記者崔文毅、潘潔)
新德里電視臺17日報道稱,在拉賈帕克薩時代,中國向斯里蘭卡的投資達到約60億美元,其中包括戰略性的港口、機場等工程,這讓印度頗為煩惱。而最新的證據表明,在1月8日的總統大選中,印度不僅希望斯里蘭卡政權更替,并付諸行動牽涉其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印度總理辛格。辛格祝賀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表示中國夢與印度夢息息相通,相互契合,印中攜手將構成世界和平發展不可阻擋的力量。
據《印度時報》24日報道,3名記者分別是新華社駐德里的首席記者吳強以及孟買駐站的唐璐與佘勇剛。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目前印度駐中國記者有5名,分別來自印度報業托拉斯、《印度教徒報》、《今日印度》、《印度斯坦時報》和《印度時報》。
記者分別是新華社駐德里的首席記者吳、孟買駐站的唐璐與佘勇剛。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7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雙贏”外交惹惱印度斯里蘭卡政府又批準一個中國項目——連接漢班托塔與馬塔拉的高速路。對印度外交來說,挽回面子的一個出路是加入北京的“雙贏”項目,從內部施加影響。
印度總理莫迪將于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在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期間,他將與上海企業家見面,而中印企業也將簽訂數十億美元的大單。” (原標題:印度總理莫迪即將訪華 中印企業或簽訂近百億美元大單)
報道稱,中國經濟不斷放緩、下行壓力大,但辛格卻并未因此而悲觀,他說:“全世界的經濟都在減速而非單單中國,印度其實也一樣。” 辛格還說,現在,中印兩國間的貿易關系已經發展成為是世界上最緊密的貿易關系之一,這一點非常令人欣慰。
印度報業托拉斯28日報道,印度總統慕克吉從29日開始訪問“阿魯納恰爾邦”。《印度快報》29日稱,這是5年內印度第二位總統到訪“阿魯納恰爾邦”,上任總統帕蒂爾曾在2009年前往該地區。
5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新德里會見印度總統慕克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印度邊境長期保持和平與安寧,邊界問題沒有影響中印關系的發展。
“印中關系有可能再度變得敏感起來”。《印度快報》29日稱,這是5年內印度第二位總統到訪“阿魯納恰爾邦”,上任總統帕蒂爾曾在2009年前往該地區。印度媒體認為,此次慕克吉之行,一個最大的目的仍是顯示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擁有主權,讓北京知難而退。
“印中關系有可能再度變得敏感起來”。《印度快報》29日稱,這是5年內印度第二位總統到訪“阿魯納恰爾邦”,上任總統帕蒂爾曾在2009年前往該地區。印度媒體認為,此次慕克吉之行,一個最大的目的仍是顯示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擁有主權,讓北京知難而退。
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十六次會晤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楊潔篪和印方特別代表、國家安全顧問梅農就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促進中印邊界問題解決和雙邊關系發展,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
中印兩國由于歷史原因而存有懸而未決的邊境問題,這是一個必須承認和正視的問題。兩國邊貿清單上所允許的商品種類,有時無法與邊境兩側居民的實際需求有效匹配。在柯渡洲看來,中印邊貿雖然面臨以上挑戰,但不斷強化的趨勢不可阻擋。
【辛格:李克強首訪選擇印度是中印關系發展中的里程碑】李克強20日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大范圍會談,隨后兩國總理共同會見記者并分別發表講話。會談中辛格說,李克強總理首訪選擇印度是中印關系發展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