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的增長符合“新常態”
數據: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7.4%,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這四個指標配合在一起,可以說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7.4%是一個克服困難的7.4%,是一個克服壓力的7.4%。7.4%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馬建堂指出,7.4%的GDP增長在國際上也還是一個不低的水平。“7.4%的增速后面是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63.6萬億元,現價增量80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不小。所以,7.4%是在合理的區間,7.4%完成了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
“2014年,我們面對的挑戰是非常明顯的,全球經濟處在緩慢復蘇的狀態,實際復蘇勢頭弱于原來的預期。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也在經濟增速略微減緩的過程中顯露出來了,主要表現為結構調整的陣痛。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實現原來的預期目標是相當不容易的,應該倍加珍惜。”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指出。
“總體穩定、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
馬建堂用16個字概括2014年的中國經濟。
2014年,伴隨房地產市場的相對調整,制造業領域的產能相對過剩,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告別持續多年的20%以上的增長,全年只實現了15.7%的名義增速;房地產投資增長10.5%,也在明顯回落。
“投資增速回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不可能需求不換擋。”馬建堂分析說,“在經濟結構優化的同時,投資結構也在優化。第三產業的投資增長得快,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得快,電商投資增長得快,投資質量在提高。”
同時,2014年我國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快于第二產業的7.3%,也快于第一產業的4.1%,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這是衡量中國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中國經濟正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
“我們不僅要看到7.4%這個增速在合理區間,更要看到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些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深刻的,是趨勢性的。”馬建堂強調。
看速度更要看結構和質量
現象:從地方“兩會”透露出的信號及2014年各地經濟增長表現來看,各地方政府都有下調經濟增長目標的愿望。“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確定明年經濟發展目標”,正在成為共識。
“不要太看重具體數字,中國經濟未來將著重于質的增長和結構的完善。”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
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快遞業務量增長51.9%。P2P,即網貸高速增長,電信消費、信息消費高速增長。
2014年,盡管傳統行業困難比較多,但新產品、新行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加速成長,新的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從動力結構看,我們毫不諱言,2014年傳統行業、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確實遇到不少困難。但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馬建堂告訴記者。
2014年,高技術產業比上年增長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速度快4個百分點,占的比重提高到10.6%,占比提高0.7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比上年增長10.5%,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2個百分點,比重提高了1.2個百分點——這是工業內部新的動力。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
發展為了誰,發展為了什么?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義增長10.1%,扣除物價實際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
“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有將近7.5億人生活在城鎮,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深刻變化。盡管這個深刻變化不是一年形成,是長期形成的。”馬建堂說。
改革激發創業創新的不竭熱情
事實:2015年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商業模式,帶來了電商的高速增長,還在改變著中國的金融模式,新金融也在快速增長。除此之外,對很多領域都產生了影響。這都是巨大的潛力,將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馬建堂說。
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如何激發市場活力,努力培育創新動力,使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
“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四化’的相互推進。這是中國經濟2015年平穩發展的堅實基礎,是基本面。我們判斷經濟形勢走勢,一定要看到這個基本面,這是經濟運行的核心。”馬建堂表示,“我們適應新常態,正確地認識新常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經濟的一定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過去大家說中國是靠出口拉動。事實上,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外貿大國、出口大國,而且也是一個消費大國,消費市場規模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我們的消費潛力還很大,消費的個性化、多樣化日趨明顯。”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指出。
馬建堂指出,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是改革的關鍵年。改革是當頭炮,特別是簡政放權、放開準入、方便辦事,打破創業創新的枷鎖和羈絆,這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是中國平穩發展的不竭動力,將會極大地調動中國9億左右的勞動人口,數千萬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熱情。
“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比較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同時更要看到中國經濟較長時期保持中高速增長,并向中高端邁進的潛力和條件。我們有堅實的基礎,不竭的動力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創新。2015年中國經濟仍然會保持平穩較快中高速增長。”馬建堂說。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606.1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3301.50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932.96億元,增長10.1%。
#第三季度經濟數據# 【統計局發言人:房地產銷售對GDP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房地產銷售對GDP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房地產新政策起到降溫作用,引導樓市回歸合理軌道,對房地產剛需和改善性需求還是支持的。
其余11省份上半年經濟增速低于全年預期目標,其中山西、遼寧兩地上半年經濟表現與全年目標差距較大,GDP實際增速與全年預期值相差超過2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4.94元,同比增長8.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2.05 元,同比增長……
中國經濟網發現,數據顯示,其中有24個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跑贏全國GDP6.7%的增速,上海市的增速與全國增速持平,僅有云南、河北、黑龍江、吉林、山西、遼寧低于全國增速。
據北青報記者統計,29個可獲數據的省份中(除安徽、上海),有13個省份2015年取得的GDP增速超出預期,其中8個在長江經濟帶。
2015年全國GDP同比增長6.9%,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全省GDP同比增長8.3%,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
隨著全國半年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GDP的“成績單”。中國經濟網還發現,遼寧GDP增速與年度目標相比相差甚遠,相差3.4個百分點,山西的數據也不樂觀,與既定目標相差3.3個百分點,經濟發展狀況令人堪憂。
隨著全國半年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GDP的“成績單”。中國經濟網還發現,遼寧GDP增速與年度目標相比相差甚遠,相差3.4個百分點,山西的數據也不樂觀,與既定目標相差3.3個百分點,經濟發展狀況令人堪憂。
東三省GDP增速排名墊底,專家稱,與政府“土地財政”相關。
隨著全國半年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GDP的“成績單”。中國經濟網還發現,遼寧GDP增速與年度目標相比相差甚遠,相差3.4個百分點,山西的數據也不樂觀,與既定目標相差3.3個百分點,經濟發展狀況令人堪憂。
對此,浙江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王杰表示,近年來浙江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以新業態、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經濟為代表的產業,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東三省中僅遼寧省公開了上半年的財政收入,依舊延續了一季度負增長的趨勢,同比下跌22.7%。
今天(9日),廣東、吉林、海南這三地的省級兩會開幕,至此,各地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已出爐。除了增速下調,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各省份大都將GDP增長目標設為一個區間值,而非一個絕對的數字。
其中,北京從去年的7.5%左右下調至7%左右,天津從11%下調至9%左右,河北從8%左右下調至7%左右,重慶從11%左右下調至10%左右……降幅最大的為遼寧、山西和甘肅,下調幅度均達3個百分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安排,GDP等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即將對外公布。據記者了解,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去年GDP增速放緩和,今年GDP增長目標也成為業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