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向網絡進軍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明確要求,也是各級團組織履行根本職責、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現在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空間的重要部分。這一方面為廣大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巨大的積極的幫助,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直接暴露在形形色色的負面內容的包圍圈中,對他們的思想健康構成威脅。如何應對互聯網上的思想交鋒,引導廣大青少年一同建設清朗的網絡空間,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同志指出,廣大團干部和團員要走在青年的前列,積極參與到網上輿論生態建設中來,做“戰士”,不做“紳士”,努力使網絡清朗起來。我們要主動作為、迎難而上,敢于發聲、善于發聲,用互聯網思維,用青年的方式,為廣大青少年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的特點和媒體傳播的客觀規律決定了這不是可以畢其功于一役的戰斗,而是一場充滿斗智斗勇的長期搏斗,需要按照秦宜智書記指出的難事長做的態度來堅持這場持久戰。
打好網絡清朗持久戰,我們必須積極面對、勇于擔當。主動適應網絡輿論引導的新常態,是我們打好網絡清朗持久戰的前提。長期以來,互聯網上喧囂的少數和沉默的多數聲音比例嚴重失衡,一些課堂上、生活中的正面教育效果,往往會被網上的負面信息削弱甚至抵消。我們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克服不切實際的“緩一緩”、“讓一讓”、“避一避”的想法,以攻堅克難的勇氣、底氣和銳氣,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地把輿論思想引導工作的硬骨頭攻克下來。
打好網絡清朗持久戰,必須攻防并舉、上下聯動。一滴墨水滴到一杯水中,肯定會使整杯水受到污染,但是滴到一盆水,或到一桶水中,則影響就很小。我們一方面要打開水龍頭,加大內容供給,壯大網上主流聲音;另一方面要裝上凈化器,搭建起“過濾網”,消除和降低不良信息的影響。同時,要堅持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擴大網絡思想引導工作的影響力。近年來,福建共青團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通過積極開發網絡文化產品、利用傳統節日開展青少年喜歡的新媒體活動等,取得了一定的經驗。2014年國慶期間,共青團福建省委在網上發起了“大大你好”微話題活動,短短五天話題閱讀量就突破1000萬、參與討論人數突破2萬人次,通過點贊總書記,點燃廣大青年的愛國熱情,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打好網絡清朗持久戰,必須把握規律、勇于創新。打贏網絡清朗持久戰的核心是,要把握和遵循青少年的網絡思想引導工作規律,也就是要把新媒體傳播規律、青少年的思想特點和共青團的工作職能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比如,抓住重大節假日、紀念日或重大事件發生等時間節點,并根據時間節點的特點和受眾對象的不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新媒體活動,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貼近青少年的網絡語言習慣,善于使用網言網語,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動漫等青少年熟悉和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思想,能夠有效擴大對青少年的吸引和影響。同時,網絡思想引導工作作為一項新生事物,沒有什么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借鑒。各級團組織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在統一主題和節奏下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在全團統一部署的“大合唱”中唱響自己的“好聲音”。
打好網絡清朗持久戰,必須壯大隊伍、完善支撐。陣地、隊伍和資源,是打好網絡清朗持久戰必不可少的工作基礎。其中,建設一支能打戰、打勝戰的骨干隊伍是關鍵。要堅持抓核心、育青V,挖掘和培養一批在青年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團屬網絡意見領袖;堅持抓實戰、練小V,通過培訓、實操演練等,提升基層共青團網絡宣傳員的工作本領;堅持抓輻射、帶群V,引導一批在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各界青年領袖發聲,共同傳播網絡正能量。此外,要加強與宣傳、網信、公安和社會新媒體的合作,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融合,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要按照秦宜智書記提出的“虛功實做、難事長做”的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以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網絡思想引導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努力把網絡環境建設得更干凈、更清朗、充滿正能量,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青少年健康成長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 何明華)
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做到經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中央關于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看齊。
從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到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從互聯網金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14凈網行動有序展開……2014年網事多多。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5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網絡輿論對政府的認可度顯著提升。這份互聯網年度輿情分析報告認為,2014年以來,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進一步加強融合,網絡輿論共識度與政府認可度均快速上升。
近段時間以來,周小平、花千芳兩位網絡作家深陷輿論漩渦。從一元表達到多種聲音,從輿論一律到多元意見,網絡空間的開放自由已成常態,積極健康的網絡輿論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2013年,政府加大了對互聯網的管理力度,遭遇沉重打擊,風光不再。在新的十年開端,互聯網的發展和管理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政府在善管互聯網與善用互聯網之間斟酌損益,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云南省人民檢察院的官方微博建議:在打擊網絡謠言與保護網絡自由之間,應該掌握好一個平衡點,不要從一個極端陷入另一個極端。
網絡既是虛擬社會,更是公共輿論場所,在區分社會危害性的基礎上,加強對網絡謠言的刑事打擊力度,乃是法治社會促進網絡輿論公義的重要保障。
9月23日,井柏然在微博曬出一張帶有“微博再見”的圖片,疑似退出微博,評論功能也被關閉。而“微博再見”則是在該事件后,井柏然第二次發布微博,疑似要退出微博,并且關閉了微博評論。
6月21日,國家網信辦召開全國跟帖評論專項整治視頻會議,部署集中治理跟帖評論存在的突出問題。跟帖評論亂象擾亂信息傳播秩序、破壞網絡輿論生態,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必須下大力氣整治。
輿情反轉現象頻現網絡,一方面反映了網絡情緒的躁動,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當前網絡輿論場的復雜多變。建設良性的網絡輿論生態,不能忽視對輿情反轉現象的治理。
2015年1月底,國內知名民調公司零點調查開展了一項網絡生態環境的調查,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網絡生態環境的各方面變化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
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發起了多項網絡治理專項行動。
今日下午,由中國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主辦的“2014年度網上輿情形勢分析”發布會在京舉行。梳理輿論熱點發現,今年以來,主流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進一步加強融合,網絡輿論共識度與政府認可度雙雙快速上升,網絡輿論生態步入正軌。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事關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描繪了建設網絡強國的宏偉藍圖。
網民經常會因為一些虐貓虐狗的新聞而同情心泛濫,甚至直接“人肉”始作俑者。但,為何面對因公殉職的7名扶貧干部,卻是如此的冷漠無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