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的問題,從來而且永遠是文藝創作生產的核心問題。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是文藝作品的表現主體,是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因而,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服務是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這些,理論上早已不是問題,但實踐中不時出現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文化生產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文藝產品大大豐富了,但稱得上精品經典的似乎不多;人們在文化享受上確有很多選擇,但實際選擇時還是有些躊躇;一些影視劇在票房、收視率不斷躥高的同時引起吐槽聲一片,有的還對簿公堂……問題的出現當然有多種原因,是客觀與主觀、歷史與現實、內因與外因、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任何原因都掩蓋不了一些文藝作品脫離了人民、遠離了生活、偏離了文藝特性這一根本原因。因此,文藝服務人民,必須破除功利之心、浮躁之氣和因襲之風三大陋習。
人民是文藝的唯一源泉 文藝服務人民必須摒棄功利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確,人民和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引自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古今中外的優秀文藝作品,莫不是對其所處時代、所在地域人們生產生活、實踐創造、思想情感的藝術化記錄、總結、提煉和升華??梢赃@么說,人民和人民的生活已經為文藝創作活動提供了高質量的“腳本”和“藍本”,作家藝術家進行的是“二度創作”。這絕不是否認文藝創作是作家藝術家的個性化、創造性精神勞動,但這種勞動又絕不是“閉門造車”,不是簡單的“我手寫我心”。咀嚼一己之悲歡,為賦新詞強說愁,引不起人民的共鳴,得不到人民的認同,因而不具備傳播的價值,圈子里熱鬧熱鬧之后就湮無聲息。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近年來很多“心靈雞湯”式作品曾經暢銷一時而迅速歸于沉寂,就不難理解文藝創作生產中存在的某些“泡沫”現象,就不難理解“坐家”、寫手不少而真正的作家、高手不多。
文藝服務人民就必須扎根人民,扎根人民才能表現人民。只有忠實而藝術地表現人民的奮斗和創造,抒發人民的情感和情懷,讓人民從中欣賞到美的“自己”、欣賞到“自己”美的行動和美的創造,在欣賞中得到生活的教益、精神的愉悅、心靈的滋潤和思想的啟迪,作品才能為人民所喜愛,才能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價值。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一些人投身文藝是“為人民幣服務”,比如:有的以取笑殘疾人取樂,靠賣弄小狡黠逗笑;有的“一角”“一夜”“一脫”成名,不是獻身文藝,而是“獻身”于觀眾的眼球;有的唯票房、收視率、發行量、點擊率“馬首是瞻”,調侃崇高而宣揚低俗下作,貶斥奉獻而宣揚拜金拜物,譏諷誠實而宣揚油滑奸詐,放棄思考而宣揚娛樂至死……人民不滿意,界內頗多批評。
文藝只有選擇了人民,才能為人民所選擇。若熏染了銅臭氣,則肯定不能弘揚正氣,只會散發俗氣、痞氣和匪氣,注定被人民唾棄。
生活是文藝工作者的必修功課 文藝服務人民必須克服浮躁之氣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著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因為“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都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這段重要論述除了字面表達的意思,還蘊含著一層更加重要的涵義:文藝工作者應該而且必須真正地深入生活。
“文化與社會的關系,先是它敏感地描寫社會,倘有力,便又一轉而影響社會,使有變革”(引自魯迅《書信集·致徐懋庸》)。文學藝術既不可能遠離生活,也不能簡單地復制和照搬生活。與社會相比,個人的天地是狹窄的;與人民相比,個人的情感是狹隘的。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現實生活,才能獲取鮮活素材,浸潤真摯情感,激發創作靈感。深入生活尤其要講究身心合一,身到心到,身入心入,身在心在,豐富生活積累,開拓美的發現,冷暖著人民的冷暖,憂樂著人民的憂樂,愛憎著人民的愛憎,以與人民共同的生活體驗獲得與人民相通相融的思想情感,才能奉獻精品力作,引導和激勵人民進行新的實踐和奮斗,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那些蜻蜓點水式的體驗、浮光掠影式的采風、走馬觀花式的觀察,最多都只能獲得支離破碎的一鱗半爪、細枝末節,別說高于生活并謳歌生活,忠實表現生活都“捉襟見肘”,拿出來的東西與現實生活形似而神不似。
毋庸諱言,近年來文藝圈里有一股浮躁之氣,不僅潛滋暗長,而且有時甚囂塵上。一些人本來就閱歷不多、積累匱乏,卻不想深入生活,其“創作”成果內容淺薄、思想貧瘠。心浮氣躁出不了精品,閉門造車出不了力作,高雅的文藝殿堂有時成了喧鬧的娛樂場,插科打諢當幽默,庸俗低俗當通俗,感官刺激當快樂,等等。雖然人民需要也愿意娛樂,雖然文藝有娛樂的成分和功能,但人民不需要低級趣味的娛樂,而且人民在娛樂之外還要思考、在娛樂之后還要創造,因而娛樂不可能是文藝的主流和全部。
文藝工作者只有關注了生活,才會為人民所關注。若不通地氣,則肯定沒有人氣和靈氣,還可能彌漫“仙氣”和“妖氣”,注定被人民拋棄。
創新是文藝創作的不二追求 文藝服務人民必須根治因襲之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作為“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作品就不能簡單地復制和粘貼生活,不應該機械地重復前人和別人。作為“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工作者就要把創作作為中心任務,把作品作為立身之本,尤其是要把創新作為終身不懈的追求,傾注感情,迸發激情,揮灑才情,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文學藝術是最需要創新的,也是最能夠創新的。創新是文藝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的最大理由、最硬道理之所在。每個時代都有屬于那個時代的文學藝術,每個民族都有屬于那個民族的文學藝術。人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不滿足于現狀,總是在不斷創造歷史。生活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生活總是在變化、發展和進步中。不是人民和人民的生活中缺少美,恰恰是缺少能夠發現美的眼睛。文藝工作者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與人民同憂同樂,與時代同行同進,在豐富生活積累中增加藝術的積累,在謳歌人民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推動思想觀念的進步、內容形式的豐富、題材體裁的開拓、風格流派的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任何因循守舊、止步不前、亦步亦趨,都與文學藝術創新的特性格格不入。
近年來,文藝圈里時不時刮起因襲之風。一些人沒有創新創造的追求,卻很有抄襲模仿的喜好,大凡有好創意、好作品面世,立馬就有“克隆”之事和“山寨”之作,受國外作品“啟發”的則以“中國版×××”自詡。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既省心省力又得名得利。還有“穿越”“戲說”之類,推出了一些時空錯亂、情節混搭無厘頭的“快消品”和混淆美丑、顛倒是非毀“三觀”的惡俗之作。流風所至,小學生也寫出《歷史亂套了》的奇文。如果說《歷史亂套了》是對穿越、戲說的一種反諷,那么,最近瓊瑤阿姨在一審中勝訴就是針對抄襲模仿之風的一記響亮法槌。
人民永遠不會放棄文學藝術,但必定拋棄和唾棄那些毫無創意、了無新意的文藝作品。文藝工作者選擇創新的道路,雖然免不了“風里來,雨里去”的艱苦、“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孤獨、“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寂寞,但與人民喜愛、人民歡迎相比,一切都是痛并快樂著。經受這些磨練,真的應該,真的太值了!
媒體監督怎會是“瞎搞”?稱記者提問為“瞎搞”,正暴露出少數干部害怕媒體,拒絕監督的落后思想與用權行政“可使由之,不使知之”的封建思維。
心中有黨,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黨員干部應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時刻不忘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自覺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
4月21日下午,在河南分會場收看了中央文明委召開的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電視電話會議后,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組織召開了我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電視電話會議。
4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江蘇調研。在華西新市村、蔣巷村、金華村,劉云山走進黨員活動室,走到田間地頭,深入群眾家中,了解農村生產生活情況,聽取黨建工作意見建議。
我省廣大干部群眾收聽收看了中央宣講團黨的十八大精神報告會后,反響強烈,大家紛紛表示,聽完中央宣講團高水平的宣講,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對今后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思路更加清晰。
8月19日,省長謝伏瞻在鄭州分別參加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省審計廳領導班子教育實踐活動“回頭看”專題民主生活會。在下午召開的省審計廳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劉荃代表領導班子作對照檢查......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有效,領導干部就要切實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帶頭服務群眾,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國搜導航、hao123導航、114啦網址導航、2345網址導航、UC網址導航、360導航、QQ導航、搜狗網址導航等國內八大網址導航網站5月19日發出聯合倡議書,呼吁全國網址導航網站堅持正確導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促進互聯網健康發展。
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向青年朋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勉勵青年人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