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淶源縣銀山口村,加拿大隊員格蘭特·斯圖爾特醫生(右)與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白求恩醫療隊”的骨科步建立醫生一起為村民義診(2014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發
在渤海之濱的夫妻哨所、狼牙山下某部訓練場,在太行深處的“八路軍總部”、五臺山下的模范醫院,在“人民功臣”劉鳳琴的家中、一等功臣郝生堯的炕頭,有一群打著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白求恩醫療隊”旗幟的醫生。
8年來,他們鉆山溝、下哨所、進鄉村,長期轉戰在河北、山西太行山革命老區,在萬里送醫路上,用滿腔熱忱傳播衛生防病知識,用精湛技術傳遞黨對老區軍民的關懷,用無私大愛傳承白求恩精神。“白求恩醫療隊”被河北省評為十大新聞人物,成為北京軍區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候選群體、北京軍區聯勤部“為你驕傲”先進群體。
位于石家莊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是白求恩大夫親手創建并工作過的醫院,原名晉察冀軍區后方醫院。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同志發表《紀念白求恩》一文。作為白求恩精神的發祥地,白求恩逝世75年來,全院醫護人員始終把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刻進腦海、融入血脈、化為實踐。“白求恩醫療隊”組建于2006年7月,現有隊員38名,涉及骨科、心胸外科、神經內科等25個專業,其中高級職稱23名、退休老專家7名。
情系官兵,始終把保打贏、打勝仗作為奮斗目標
2014年7月25日,太行山深處,一條不足3米寬的盤山路,伸向云霄。白求恩醫療隊3輛救護車,像掛在崖壁上的纜車,低速爬行。30多公里的路程,車隊走了將近兩個小時。“白求恩醫療隊來啦!”看到救護車上紅色的標語,官兵們樂開了花。在山頭堅守了3年的指導員,一大早就站在營門等候,滿臉感動。他動情地說:“黨和部隊首長惦記著咱們呢!”醫療隊的到來,使連隊像過年一樣熱鬧,50多名官兵整齊列隊,從營門一直排到山口。走下汽車,隊員們顧不上休息,迅速展開接診。4個半小時,從官兵宿舍到執勤哨位,從炊事班到家屬院,醫療隊熱情地為連隊每名官兵體檢、診療。
這只是白求恩醫療隊服務官兵的一個生動場景。針對太行老區駐軍營區相對偏遠、官兵就醫不便的實際,白求恩醫療隊走進軍營,開展“健康軍營行”“生育關懷行”“溫暖藍天行”等活動,讓官兵以強健的體魄投身強軍實踐。每次巡診,醫療隊堅持從定期巡診向持續服務拓展、從單純醫療向醫療支援拓展、從治療身體疾病向保障身心健康拓展,探索實踐以送健康理念、送全面體檢、送專家醫療、送適用技術、送心理服務、送生育關懷、送藥材設備、接重點病員回院診治為主要內容的“七送一接”巡診服務和醫療支援模式,真心幫助基層官兵解決看病難題。去年4月,白求恩醫療隊在某防空旅訓練場巡診時,耳鼻喉科專家李曉明得知戰士趙小武經常頭暈,幾次險些從炮位上掉下來。經詳細檢查,發現小趙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第二天,醫療隊安排小趙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治愈了困擾他多年的頑疾。
白求恩醫療隊將服務與科研相結合,主研的活血止痛法防治訓練傷等10余項選題通過全軍立項,“數字化無線戰場救治指導系統”“野戰條件下師團級機動醫療機構血液處置多功能操作平臺”等20余項成果獲全軍科技進步獎。同時,白求恩醫療隊將每次巡診作為摔打鍛煉衛勤力量的好機會,人員抽組、路線設定、場地安排、后勤保障等各個環節都按照打仗的標準去準備。他們邊服務、邊練兵,應對和處置了諸多新情況、新問題,為執行多樣化軍事衛勤保障任務積累了經驗。8年里,白求恩醫療隊先后深入40多個山溝倉庫、10多個部隊駐訓點,累計接診部隊官兵3萬余人,讓不孕不育的200余個家庭圓了“求子”夢。
一心為民,始終把保健康、送溫暖作為踐行宗旨
行程30多萬公里,發放藥品價值200多萬元,捐贈醫療設備100多臺(件)——8年來,白求恩醫療隊足跡遍及河北、山西兩省50多個縣、400多個鄉鎮。
骨科副主任步建立清楚地記得,2010年10月在河北唐縣牛眼溝村義診時的情景。聞訊趕來的8歲男孩小甄一拄著用樹枝做成的拐杖前來看病。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步建立感到格外揪心。小甄一的病情不能再等了!步建立將病情向醫院匯報后,與加拿大醫學專家合作,共同研究治療方案,4年來先后7次無償為甄一實施手術治療。
像這樣的事,醫療隊不知做了多少。他們時刻不忘社會責任,每年拿出近百萬元開展愛心救助,連續3年組織“重走白求恩路”活動;先后為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的53名在鄉老八路、老黨員、老模范建立了健康檔案;走進10余所希望小學,向留守兒童捐贈了學習用品;在朔黃鐵路700多公里的沿線建立6個醫務室,派出12名醫生長年值守。去年5月,白求恩醫療隊牽手山西左權縣,讓16萬左權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專家服務。
太行老區山高路險,山區群眾居住分散,衛生力量薄弱,群眾看病就醫困難重重。為此,白求恩醫療隊建立起巡診一次、幫帶一批基層衛生機構、培養一批醫療人才的“三個一”機制,為老區留下“不走的醫療隊”。
晉州市馬于鎮北辛莊村地處偏僻,村醫周自更過去只會打針輸液,處理簡單的頭疼腦熱,遇到急難疾病常常不知所措。白求恩醫療隊在派醫生駐村義診的同時,安排他到醫院學習進修。經過指導幫帶,周自更的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即使碰到急重癥患者,也能在上轉前進行有效處理。
像周自更這樣的鄉村醫生,白求恩醫療隊先后培訓了306名。醫療隊發揮技術優勢,深入縣、鄉、村衛生機構開展教學查房900多次,舉辦醫學知識講座100多次,培訓衛生骨干1400多人。
弘揚傳統,始終把保本色、當傳人作為價值追求
“那年我胃疼,是白求恩大夫治好了我的病。”坐在炕沿上,90多歲的崔桂英回憶,1939年9月,白求恩帶領醫療隊來到牛眼溝村,在這里建起后方醫院,還建起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給戰士們療傷,為鄉親們治病。2013年5月8日,白求恩醫療隊33名隊員在為牛眼溝村群眾義診后,來到“紅色老人”崔桂英的家中,聽她講述白求恩救死扶傷的故事。
太行老區群眾基礎好、教育資源豐富,白求恩醫療隊在義診巡診的同時,堅持開展“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活動,讓白求恩精神回歸老區,為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醫療隊組織參觀晉察冀軍區模范醫院、白求恩手術室、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等舊址,利用到老八路、老黨員家中巡診的機會,請他們講白求恩的故事,使醫護人員在走近白求恩、感悟白求恩、耳濡目染白求恩事跡中堅定理念信念。在平山縣土嶺村義診時,耳鼻喉科專家周永青得知村民張二巧患神經性耳聾,就將患者接到醫院免費安裝了人工耳蝸,又跟蹤治療,讓張二巧聽到了聲音。
8年來,醫療隊所到之處,軍民列隊相迎、奔走相告,有的舉著“白求恩回來了”牌子,有的捧出一把紅棗,有的送來繡花鞋墊。山西武臺縣黃石村的邸興開老人說,白求恩醫療隊給百姓帶來的不僅僅是藥品,而且還有健康的希望。如今,到老區去義診,在該院已成為一種時尚,每次活動,隊員們都踴躍報名。為了參加“重走白求恩路”活動,口腔醫生李向飛在接到轉業命令的情況下,夫妻同上陣。他說,要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因患高血壓長年吃藥的神經內科老主任馮連元,克服困難上山下鄉為百姓查體,被群眾譽為“義診專業戶”。白求恩醫療隊還先后執行“和平天使—2009”中加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行動、利比里亞維和等任務,把白求恩精神播撒到了非洲大地。
短評
為“白求恩醫療隊”點贊
時光荏苒,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逝世已經75年了。重讀《紀念白求恩》,仍舊讓人心潮澎湃;重溫白求恩的事跡,依然讓人感慨萬千。北京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白求恩醫療隊”的事跡,讀來讓人肅然起敬、擊節稱贊。
組建8年多來,“白求恩醫療隊”鉆山溝、下哨所、進鄉村,長期轉戰在河北、山西太行革命老區,開展義診巡診、技術幫帶和健康宣教。他們秉承的,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
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中所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回來了”的標牌和廣大群眾感動的熱淚告訴我們,像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一樣,白求恩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今天的我們更需要學習、傳承、發揚白求恩精神。
弘揚白求恩精神也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黨員干部踐行白求恩精神,就一定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擁戴;各行各業發揚白求恩精神,中華大地就一定充滿陽光。
相熟之后,狄家諾對陳珊珊說他想去云南幫窮人看病,并叫她一起去。” 關于云南地區的高血壓,狄家諾率領團隊做了許多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寫成三篇學術論文發表在《美國高血壓期刊》(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上。
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白求恩醫學部學部長王冠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男,漢族,中共黨員,醫學博士,現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白求恩醫學部學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總理回信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在吉大迅速傳播開來。
前不久,白求恩志愿者協會的5000多名志愿者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寫了一封信,匯報了開展志愿服務的情況,同時寄去了白求恩志愿者20年志愿服務的圖冊。今天上午,省委副書記竺延風專程來到吉林大學,將李克強總理致白求恩志愿者協會的回信送到了志愿者們手中。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吉林大學白求恩志愿者協會回信。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志愿者服務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希望大家在這一過程中潛心研學、砥礪品行,在為國家發展、人民福祉奉獻中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