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網信辦部署新一輪網絡環境整治工作,堅決遏制淫色低俗信息反彈,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和輿論關注。
2014年,我國“掃黃打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凈網行動”在重拳出擊下成果豐碩,有效控制了惡意彈窗和違法違規網站等頑疾,網上輿論生態日趨清朗,重點網站面貌明顯改觀。但到了2014年年底,專項行動接近尾聲,一些網站低俗辦網傾向又有反彈,淫穢色情信息時有抬頭。可見,網絡環境整治與維護依然任重道遠,建立一個持久有效的治理模式和整潔清朗的網絡環境新常態勢在必行。
然而,當下的現實做法是“打擊淫穢色情信息是政府推著網站打”,雖然政府監管在推動網站加強管理、落實責任方面起著決策性的外部作用,卻在另一方面顯現出該做法外強中干的弊端,網絡信息發布和傳播的主體是網站,只有提高網站的主動性,加強網站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管理意識才能從源頭上對信息的“清潔度”加以控制!
責任意識
網站是互聯網信息傳播和發布的主體,深刻影響著網絡環境的清朗,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商業網站,作為社會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網絡環境的干凈整潔不僅是不可或缺的社會良知,更是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
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自查自糾機制;封堵淫穢信息傳播源;提升技術手段和能力,增強對網絡淫穢色情信息的辨別、處置能力。提高網站的責任意識有利于推動行業內部的掃黃進程和良性發展。
法律意識
盡管打擊淫穢色情傳播的法律在我國已基本確立,但是,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凈網行動”卻依然形勢嚴峻,不僅折射出違法分子的狡猾與隱蔽,也影射出我國執法打擊仍需不斷加大和強化。然而,更為重要的問題是一些網站及從業人員法律意識的淡薄和對法律敬畏之心的不足。在依法治國全面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法治建設正進入一個新的重大發展階段,網站及其從業人員要拋卻法律僥幸心理,充分提升網絡法律意識,自覺維護網絡環境的整潔。
管理意識
從去年開始,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百度、360等國內大型商業網站都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強了自我管理。一是按照要求,成立“凈網”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二是完善內容審核機制,三是研發應用技術措施,四是增加人工核查力量,五是完善內部監督處罰機制,六是顯著位置開設舉報窗口,七是健全節假日值班聯動機制。諸多網站在遏制低俗內容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雖然離清朗空間和網民的期望仍有不小距離,但管理意識都在步步加強,當然,加強自身管理絕不應該成為一陣風或一句虛空口號,而應當成為一種構筑行業良性發展的新業態。
政府監管難以從互聯網行業內部操刀整治,此時,互聯網行業內部主動“自改”顯得尤為重要,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政府與行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進一步提高“凈網行動”的強效性和深刻性。
為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提高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網信辦)近日開展“護苗2015 網上行動”。團中央將全面配合中央網信辦落實好相關工作,為廣大青少年營造健康陽光的網絡成長環境。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向社會發出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保護青少年遠離網絡有害信息侵害,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向社會發出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保護青少年遠離網絡有害信息侵害,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先后8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并且提出了“互聯網+”這樣的新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
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發起了多項網絡治理專項行動。
2015年1月底,國內知名民調公司零點調查開展了一項網絡生態環境的調查,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網絡生態環境的各方面變化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月4日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規定》通過對網絡賬號的“十大亂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清除治理,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有利于保障網民利益、保持網絡生態、維護社會安全。
全國網信辦主任26日在京座談學習宣傳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如何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只有積極推動網絡社會的法治化建設,讓法治的陽光普照網絡空間,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才能真正凈化網絡環境,維持網絡秩序,把網絡真正打造成為傳遞“唱響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平臺。
今天下午,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院長、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維護網民合法權益、大力懲治網絡侵權”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提出網絡空間的“七條底線”,成為大家的共識: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互聯網是我們共有的網絡家園,應該共建、共享文明、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共同抵制有害公共利益和網民權益的言論,既是我們的權力,也是我們的義務。
有了健康的網絡環境、文明的網絡秩序,在線生活就會提升公民生活質量,網絡也會釋放更強大的正能量。有了健康的網絡環境、文明的網絡秩序,則在線生活就會提升公民的生活質量,網絡也會釋放更強大的正能量。
“炒作”是一種商業技巧,其目的是聚焦人氣吸引眼球增加知名度,實現名利雙收的目的。作為一種非常規的新型傳播模式,正常的炒作無可非議,但是無底線的惡俗炒作,則是網絡傳播中的害群之馬,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網絡毒瘤,必須加以清除。
4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簡稱“約談十條”)。“約談十條”,它不僅僅是改良網絡土壤的新辦法、新手段,監管與服務的有效結合,還開啟了依法治網的新常態。
“維護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環境,網信企業應發揮主體作用,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能只顧著跑馬圈地、占領市場。網上辦公、移動金融、微博微信、電子商務……伴隨著網絡深刻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網絡詐騙、網絡攻擊等現象也不時發生。
如今,“人人都在玩直播,人人都可玩直播”,這是網絡直播行業長期呈現出的狀態。10月12日,上海市政府官方網站一則名為《上海整治網絡直播平臺亂象20家平臺整改完畢45萬名主播實名認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