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就能獲取最新的新聞資訊”,“聽廣播、看電視再也不用受到時間、地點的約束”……新媒體讓受眾接受新聞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也讓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中繼續成長,并獲得新生。
變革,從單一走向多元
現場拍攝新聞、編輯140字之內的文字消息、再通過微信平臺傳送給報社的微博編輯室,10分鐘后,《經濟日報》法人微博就會播出這條圖文并茂的新聞。整個過程,記者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即可完成,帶給用戶的體驗卻是快速、便捷和生動的現場感。
隨著互聯網網民、手機網民的數量逐年增長,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興媒體迅猛發展,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憂患意識與日俱增?!爸挥懈鲜鼙姷哪_步,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才能在未來的媒體格局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边@是傳媒領域形成的共識。
從鉛與紙到數與網,從生產內容到搶占渠道,傳統媒體積極適應新興媒體的發展特點,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展現在受眾面前。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等中央主流媒體先后在人民網、新浪、騰訊3個平臺開設法人微博賬號,影響力位居媒體微博前列?!靶氯A視點”、“央視新聞”、“央視影音”等一批品牌節目開展多媒體集成服務,推動傳播模式轉型升級,所有平臺均實行24小時新聞發布,僅“央視影音”客戶端用戶數就超過2.1億,遍及海外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在新媒介平臺和終端上持續拓展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從一份報紙發展為“1+N”的全媒體矩陣,構建了“滾動采訪、滾動發布;統一指揮、統一把關;多元呈現、多媒傳播”的立體傳播格局……
媒體融合發展是傳媒領域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中央主流媒體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爭取第一時間在新媒體平臺發出聲音已經成為主流媒體運作流程的新常態,拓展主流聲音傳播途徑、擴大主流媒體覆蓋范圍、占領新興輿論陣地的理念正滲透信息產品開發的方方面面。
融合,從基礎走向縱深
今年10月,經濟日報社舉辦“中國好交警·中國好司機”公益活動?;顒娱_始10分鐘后,《經濟日報》法人微博就播出了第一條開幕式消息。第二天,好交警好司機的先進事跡、網友熱議、專家點評又全面生動地呈現在報紙的版面上。
今年以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編播業務上的融合度逐漸提升,整體優勢發揮越來越明顯。
《人民日報》主打的“兩會e客廳”欄目,每場高端改革訪談,一次采集生成多種產品,經多個媒體平臺推送,融合傳播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網絡電視臺構建起“一云多屏、全球傳播”體系,使央視節目通過多個平臺實現電視、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終端“四屏”全覆蓋;新華社在發布通稿的同時,還拓展了報刊、網絡、電視、戶外屏幕、手機報、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各類傳播形態和終端。
媒體融合發展中,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特點體現得越來越充分,傳統媒體向全媒體漸變,記者向全媒體記者發展。2014年全國兩會閉幕后國務院總理的記者招待會上,大部分記者都是一人代表報紙、網站和微博3個媒體平臺提問;人民大會堂前,央視記者一手舉著手機面對前置攝像頭,一手握話筒,一人獨自完成了出鏡報道,“秒拍”直播同時呈現到電視、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終端上。
在融合發展的實踐中,傳統媒體逐漸樹立了一體化理念,實現了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使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資源不斷共享與融通。
未來,從突破走向成熟
移動互聯的大潮正在涌來,瞬息萬變的媒體格局中,今天的“新興”也許就是明日的“傳統”。但是,無論怎樣變換,新聞的本質始終如一。
專家認為,傳統媒體在信息采集核實、分析解讀等方面有著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傳統媒體依托強大的采編力量、權威的信息渠道、規范的采編流程進行專業化的新聞生產,有利于打造優質的新聞產品。
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后,央視、新華社依托各自的核心信息渠道,以權威新聞報道占領了新媒體輿論陣地。
新華社“新華通”大型個性化定制集成報道“我的兩會”,發揮了優秀記者、評論員的人才優勢,面向不同受眾推出政務版、財經版、圖視版,得到廣泛好評。
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新聞》欄目里,一則名為“據說春運”的專題報道得到觀眾好評。報道中,央視一改以往派出記者在各大車站蹲點報道春運的老套路,引入百度地圖定位大數據,在屏幕上直觀地展示出春運期間全國范圍內人潮流動的狀況,令觀眾耳目一新。
網友認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融合發展中緊密結合新技術、新業務,緊扣熱點問題、政策走向,增強了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這些探索與嘗試值得點贊。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不斷走向縱深,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將釋放出更強的生命力。(記者 姜天驕)
移動端傳播力榜顯示,澎湃新聞網、觀察者網、大眾網位居前三甲;東方網、中國江西網、紅網、芒果TV網、西部網、浙江在線、南海網進入前十強。眾多業內人士、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齊聚,圍繞承擔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5月25日上午,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與新鄉廣播電視臺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26日,河南省黨管武裝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這次會議是省軍區轉隸劃歸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管理、中部戰區指揮后首次黨委全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5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摘 要:媒體融合發展,受眾接受信息的習慣和方式與傳統時代迥異,他們更看重即時化、可視化、個性化的信息。媒體融合發展,受眾接受信息的習慣和方式與傳統時代迥異,他們更看重即時化、可視化、個性化的信息。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
在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全國政協辦公廳新聞局指導下,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于18日在京舉辦座談會,主題為“深化改革推動媒體融合建設新常態下促進新聞文化發展”。
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進行到第14個年頭,今年以“加快融合發展,建設新型媒體”為主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認為,推動融合發展首先是觀念的融合,尤其要強化互聯網思維,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四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10月31日在蘇州舉行,論壇以“加快融合發展,建設新型媒體”為主題,探討以依法辦網為基礎,以融合發展為路徑,以新型媒體為目標,如何實現中國網絡媒體的更大發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各界密切關注。謝新洲表示,“深度融合”概念的明確,打破了兩類媒體之間的壁壘,尋求媒體市場的突破,同時也打破了一些人抱殘守缺的舊觀念,以及以一類媒體代替另一類媒體的偏見。
從“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極大改變了新聞生產方式,也深刻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新聞傳播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人民日報主打的“兩會e客廳”,每場高端改革訪談1次采集生成8種產品,經10個以上媒體平臺推送,融合傳播影響力顯著提升。
面對沖擊和挑戰,如何適應新興媒體特點,拓展主流聲音傳播途徑,擴大主流媒體覆蓋范圍,占領新興輿論陣地,成為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課題。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粉絲總數已超過3000萬,成為深具影響力的媒體微博;新華社開展多媒體集成服務,推動傳播模式轉型升級;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9日在北京參觀第二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成果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分別參觀展覽。
大象融媒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全國媒體融合‘創新十佳’”稱號,這是政府層面的獎勵,而“2014-2016中國廣電媒體融合創新案例20佳”稱號,則是學界給予的最高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