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邏輯起點在立法,生命力和特色則在于實踐。科學和民主是貫穿我國立法始終的兩條紅線,互為表里,不可偏廢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立法法自2000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修改。14年來,這部法律有效保障了中國立法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它的進一步完善,也將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更有力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立法,是實現這一總目標的第一步。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人大立法工作的豐富論述,到四中全會對建立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規范體系的深刻闡明,一以貫之地集中體現出我們黨對立法工作的重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立法工作應聚焦實踐中的突出難題,更加重視內容的科學性、程序的正當性、過程的民主性和工作的目的性。
科學和民主是貫穿我國立法始終的兩條紅線,互為表里,不可偏廢。沒有科學、嚴密的制度設計作保障,民主立法就難以落到實處,成為空話;而沒有民主精神和原則的堅持,科學立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迷失方向。實現科學民主立法,應建立起民眾參與立法工作與立法過程的常態機制,積極引導民眾樹立法治信仰、理性有序介入立法過程,破除法律的神秘感與距離感,從而使立法過程成為倡導民主法治、崇尚社會正義、追求誠實守信和敬畏法律的過程。
從一部良法誕生和施行的過程來看,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離不開立法規劃的科學設計、立法內容的廣泛調研、立法程序的合理設計、立法過程的民眾參與,等等。例如,對關乎民眾基本生活的物價、環境或交通問題,應增設聽證會;對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立法,有必要由相關專家進行論證乃至起草建議稿。另外,法律作為立法的“產品”,應在“出廠”后或法律實施期間,定期進行專門的法律效果評估和審查。這些都屬于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題中之義,亦是堅定法治信仰、樹立法治理念、貫徹法治精神的起點。
實現和保障立法科學、民主,途徑是多元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落實這一要求,各地立法工作需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專家意見,有效調動專家學者的積極能動性。比如,湖北省人大自1998年開始,探索創立立法顧問組制度,就是科學民主立法的一個范本。這項制度的核心在于專家學者全方位實質性參與立法,立法專家顧問既是公民參與立法的一種重要形式,又通過專業知識對立法活動尤其是一些具有明顯技術特征的立法領域產生實質影響,使立法的民主性與科學性顯著增強。
法治的邏輯起點在立法,生命力和特色則在于實踐。在一些地方的立法實踐中,需要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指引,著力克服部門利益化的沖動,推進立法起草主體的多元化。通過探索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制度、完善立法聽證制度等手段,充分汲取各方才智,避免閉門造車,使每一項立法真正成為富有科學價值的“陽光立法”。作為法學學者,應該積極為立法各環節的論證提供智力支持,為制定科學可行的立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為立法機關進行立法評估、清理等活動提出針對性建議,促使立法活動始終緊貼、回應變革中的社會現實及其需求。
(陳小君 作者為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報告中,謝伏瞻同志提到,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2015年,對于河南來說,是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省政府法制辦牽頭制定落實意見,梳理行政執法權責清單,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流程和行政處罰裁量權,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建立督導體系。
改革就是破舊立新,30多年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必須處理好破與立、發展活力與社會穩定的關系。
“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2015年新年鐘聲敲響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如此勉勵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的人民,如此鼓舞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
“四個全面”為加強縣域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為縣一級的領導干部,必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思維方式,以堅定的政治自覺、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四個全面”在縣域開花結果。
近日,余愛水少將他關于“中國為什么勝利,日本為什么失敗”的研究之作投書光明理論,授權光明網首發,以饗網友。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深刻總結起來,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在這場偉大斗爭中,中國必然勝利,日本必然失敗。
無論是簡政放權的行政體制改革,或是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改革,都依法治國之國家戰略的實施步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臺階。盧梭說過:“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深化審判、檢務、警務、獄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的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析理。
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要完善法治監督體系,強化對憲法法律實施的監督,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強化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全面依法治省有效推進。
3月23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在鄭州舉行。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春節的返璞歸真,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春節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收到總書記回信一年來,“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充分發揮著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聚集起越來越多的愛心大軍。廣東惠州形成了人人爭當志愿者、處處都有志愿服務的生動局面;吉林全省農村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活動;
—寫在首個國家憲法日 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11版·法治·國家憲法日特刊 同樣,我國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將使得憲法教育、憲法宣傳更加有的放矢。總的看來,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標志著依憲治國邁出了嶄新的一步,鑄就了新中國憲法史上的里程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了依法治國的新路線,依法治網成為網絡管理的前進方向。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把握互聯網生態規律,清醒認識“網絡即現實”。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立體構建四層“法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