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 2014年,大國之間利益的交融、調整與碰撞決定了這一年大國關系的走向。而在交往中追求共贏、在博弈時留有余地、在危機時尋求妥協,依舊是2015年大國關系走勢的三條路徑。
利益交匯 謀求共贏
2014年,中俄、中美、中歐之間共謀利益交匯點,中國與發展中大國關系取得明顯進展。2015年,中國將繼續堅定地推進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中俄關系在高水平上運行。
目前中俄雙邊關系正處于建交65年來最好時期。2015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必將在高水平上向前運行。
中俄兩國加強了發展雙邊關系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兩國元首5月在上海共同簽署《中俄關于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
中俄結束了長達10年的天然氣供氣談判,正式簽訂《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兩國還簽署了西線天然氣管道供氣協議,積極商談油田大項目合作等。雙方正在努力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
中美關系猶如波浪中不斷前行的航船。
2014年,盡管中美關系時有摩擦,但波折沒有阻擋兩國關系前進的航程。2015年中美兩國將繼續努力管控分歧向前發展。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不僅舉行兩次面對面會晤,而且彼此多次通話和通信。
奧巴馬總統11月赴北京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美兩國就氣候變化、簽證互惠、軍事互信、貿易談判以及抗擊埃博拉和反恐等問題達成多項協議與共識。兩位元首還借“瀛臺夜話”就執政理念深入交換了看法。
2014年中美關系中的另一亮點是兩軍關系繼續發展。作為雙邊關系中最敏感的領域,兩軍關系過去常因雙邊關系出現問題而中斷。但一年來,兩軍交往勢頭強勁,成為中美關系一大看點。
中歐關系迎來新的里程碑。
春季,習近平主席在訪歐期間,與歐方領導人確定共同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為未來中歐關系指明了方向。歐洲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此訪是“中歐關系史上的里程碑”。
秋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歐時提出培育和凝聚亞歐共同體意識、積極構建面向和平與發展的亞歐新型全面伙伴關系等主張,闡明了中國的“亞歐觀”,這對維護亞歐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已經換屆。新任歐盟委員會國際合作與發展委員米米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一屆歐盟領導層仍將致力推動歐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與發展中大國關系更加緊密。
2014年,中國與巴西、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大國關系特點鮮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賈秀東對此概括為:高層往來頻繁;務實合作進一步拓展;在話語權上互相支持;戰略互信得到提升;雙方發展戰略的對接有實質性進展。
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全人類,中國關于全球互聯網治理的主張,得到了大會的一致贊譽和深入探究,這樣的眼光和胸懷為推進全球互聯網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擔當。“中國眼光”會為網民謀福祉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全人類。
G20杭州峰會開幕在即。習近平曾在2014年明確提出對G20的期許,那就是“要繼續做全球自由貿易的旗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培育全球大市場”。
中國“愿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今年9月4日至5日,中國將在杭州舉辦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3月21日至22日,G20“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工作組第二次會議在法國巴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總部舉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共同參加了會議。
中國道路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新模式,證明通往現代化并非只有華山一條路。中國道路是中國自主開辟的現代化道路,是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偉大創舉,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是破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中東歐就選擇了捷克共和國,獨立訪問一個非大國并且一呆就是三天,這在習主席的訪問史上是少見的。習近平主席此次中東歐之行將給雙方關系賦予全球性戰略意義,進一步筑牢中歐“民心工程”和“命運共同體”。
3次訪問東南亞、3次訪問中亞、兩次訪問南亞、兩次訪問東北亞——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留給了周邊,將其視為中國的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首次闡述中國核安全觀,呼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核能持久安全和發展。
外媒紛紛引用這樣的數字: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 亞洲的發展繁榮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繁榮離不開亞洲。
今年年會主題是“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具有豐富內涵,而特定的場合無疑具有特別的含義,有了此前的鋪陳,邁向命運共同體成為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可謂水到渠成。
上述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但包容開放的潮流是阻擋不了的,酒業所能做的只有正視現狀、順勢而為。北京APEC為酒業的脫困復興展示了思想和現實的機遇,但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提供的。
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圓滿結束,標志著為期7天的北京APEC會議圓滿畫上句號。這一系列重要成果,意味著亞太合作在新的歷史階段全面深化、全面提質,意味著亞太各國人民矚望的亞太夢想開始了幸福啟航。
共同的辛勤耕耘,在金秋時節結出果實;美好的亞太夢想,從北京上空展翅放飛。東道主的精心準備、真誠付出,中國的引領性倡議、會議的豐碩成果,在APEC發展歷程上留下精彩的北京印記,亞太繁榮發展再注澎湃中國動力。
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從容提出了亞太夢想的概念。從習近平上任之初提出中國夢,到之后提到亞洲夢,再到如今提出亞太夢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
當地時間2013年6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莫迪在生日當天迎接習近平到訪,象征著印中關系在兩位領導人的帶領下獲得了“新生”。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近日于上海舉行。(6月23日中工網)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通篇圍繞亞洲安全展開,尤其強調指出要實現亞洲“可持續安全”,讓人眼前一亮。總而言之,“可持續安全”是對古今中外安全觀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國際場合對亞洲安全問題做出的最為深刻的闡述,彰顯“中國智慧”對亞洲安全與穩定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