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經濟進入爬坡過坎的階段后,什么才是驅動中國經濟向上爬升的引擎?
是創新。
世界經驗表明,當低收入經濟體通過追趕型增長邁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創新就是決定其走勢的核心變量。激發改革創新能量,就可以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平穩跨入高收入階段。反之,則會停滯不前,問題和矛盾重重。
“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突出創新驅動”……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抓住的正是創新這一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關鍵變量,從諸多層面對創新發出了熱情召喚、作出了重要部署。在相當意義上說,我們能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駕馭中國經濟航船一路高歌,關鍵就看能不能讓創新這個新引擎的動力強勁起來。我們說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要“主動適應”,敢于和善于抓創新就是衡量這個“主動”的重要標準。
想起習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會議上那段激情洋溢、激動人心的講話:“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于和善于改革創新的人們。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們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字里行間,透出的正是改革者的氣魄、創新者的氣質。必須看到,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只能通過創新供給才能激活需求;傳統產業的投資需求相對飽和,必須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才能抓住新的機遇;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現在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才會強勁。因此,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前行,就必須緊緊扣住創新的命脈,使其不可須臾離開中國經濟的左右。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不能不看到,盡管很多人都意識到創新的重要,但一到改革必須為創新拓寬道路,要觸及自己的利益、動自己的奶酪,就積極性不高,光打雷不下雨。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60%以上,就得益于對企業登記制度的改革。從實際情況看,要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就必須繼續堅持壯士斷腕,向一切束縛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開刀。一如此次會議所強調的,“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
“我創造,所以我生存”,不管是國家、社會、企業,還是個人,創新都是最核心的素質和資本。一方面,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更多支持創新型企業、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釋放。另一方面,以創新為品質,以創新為價值導向,以創新為實踐方式,創新主體們才能在市場大潮里中流擊水、挺立潮頭。而從根本上說,讓一切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新才華充分施展,讓一切創新成果得到尊重,把全民族的創新精神激發出來,創新的源泉就會永不枯竭,當代中國也必將在成為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在創新成為精神血脈的實踐中讓夢想更好更快地走入現實。(國平)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九大特征,并在明年的經濟工作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要“突出創新驅動”。事實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而只有科學認識新常態下的新特征,才能積極應對并適應新常態。
顯然,傳統的要素驅動型、粗放型發展模式讓中國不少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它們發展的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更多運用改革創新辦法,精準發力、定向施策,密集出臺各類專項政策,為企業創新、改革創造良好環境。
顯然,傳統的要素驅動型、粗放型發展模式讓中國不少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它們發展的必然選擇。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雖在增加消費和創新驅動方面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仍需彌補短板,為經濟持續增長發揮作用。
顯然,傳統的要素驅動型、粗放型發展模式讓中國不少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它們發展的必然選擇。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雖在增加消費和創新驅動方面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仍需彌補短板,為經濟持續增長發揮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突出創新驅動。這是今后一個時期經濟提質增效、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依托和動力源泉,必須擺在重要位置加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是黨的十八大總攬國際大勢、著眼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浙江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一個層次,要想繼續大步前進,科技創新是繞不開的一條路。”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金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9月23日,全省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電視電話會議在鄭州舉行。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先在三市遴選建設輻射區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我省第四大國家戰略,為帶動全省創新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從5月27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亮相,到這兩個重要文件出臺,短短三個多月時間,我省加快建設鄭洛新示范區邁出實質性一步。舉全省之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最少給1000萬元予以支持 今年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動員大會,印發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放出“大紅包”
5月29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省委、省政府已于26日下達關于印發《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示范區作為我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其總體定位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具體定位是“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
今年3月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獲批;5月27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揭牌。方案給出了“答案”:根據鄭洛新三市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建設基礎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示范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布局。
會議確定,在現有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基礎上,再新設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涌現更多創新活躍、特色突出的升級發展新“尖兵”。
中關村給出答案:中關村管委會是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沒有行政審批權,也沒有獨立財政,只能是創新創業的服務者。從陳春先、柳傳志,到張朝陽、李彥宏、王志東、徐小平,再到張一鳴、許單單,今天,無論商業成功還是失敗,創業成為中關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5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技創新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總結近年來我省科技創新工作,表彰先進,分析形勢,部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