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9日再度侵襲中國北方部分地區。近年來中國的嚴重霧霾不僅引起國內媒體的關注,也讓周邊國家感到擔憂。此前有日本媒體宣稱,日本西部多地PM2.5超標,“是受中國北方霧霾天氣影響”,中國污染物質“順風飄到”日本的可能性“非常高”。日本媒體的這一說法是否真有依據?是否有監控手段可對大氣中污染物進行來源判定?帶著這些疑問,《環球時報》記者8日走進日本環境省向相關官員和專家求證。
此次采訪活動是《環球時報》主辦的中日韓知名媒體三國環保行的第一站。日本環境省官員首先向來訪的中日韓三國記者介紹了環境省的現狀與歷史。從環境省發展歷史中的幾組數字,就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對于環保的心路歷程。1971年成立環境廳時,職員只有500人,預算36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7日元),是日本政府規模最小的部門;2014年的定員則增加到2814人,預算8042億日元。雖然目前環境省的人員總數只占國家公務員總數的0.7%,但日本地方環境部門有8.2萬名工作人員,占地方公務員的3.1%。
日本環境省水、大氣環境局大氣環境課課長輔佐(相當于副處長)藤田宏志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日本現行的PM2.5標準是2009年確定的,按照這一標準,每天每立方米的顆粒物含量要控制在35微克以下,一年平均下來,每天每立方米要在15微克以下。從2012年的統計來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只占日本城市總數的1/3。根據大氣監測,特別是日本西部,來自日本以外的污染物監測數值比較高。九州50%的大氣污染物來自海外,在關中地區海外污染物占到30%,因此日本要想實現空氣環保達標的目標,既要日本自身采取對策,還要從國際合作方面進行研究。2013年12月,日本發表了一個囊括國內外相關對策的緩解大氣污染一攬子計劃,其中包括在日本國內增加環境監測點,并組織專家對PM2.5的來源進行研究。在國際合作方面,今年年初,日中韓舉行了一次環保部長級會議,提出加強環保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日中之間增加了兩國的地方合作,對大氣污染的危害、對策與經驗進行交流。
針對藤田表示西日本部分地區的空氣污染物50%來自海外的說法,《環球時報》記者提問說,他是否認為中國產生的霧霾會對日本的天氣造成影響?藤田表示,對于日本大氣污染物中有多少比例來源于中國,是他們將要做的課題。想了解這方面的情況,需要建立數據模型進行測算,還需要進行國際間的合作。藤田強調,他援引的數據來自日本一家研究機構,目前還不能作為日本官方的數據。至于日本目前是否已開始對外來污染物來源進行定量分析,藤田回應稱,現在相關研究已經開始,但國外的數據需要通過國際合作才能獲得,必須聯合中韓專家一起進行,這樣得出的數據才將是日本政府的官方數據。
日本環境省地球環境局中國環境情報分析官染野憲治表示,對于大氣污染物哪些來自海外,目前還處于學界推論的階段,研究需要相關多國進行聯合驗證,才能作為官方數據公開發表。目前日本政府沒有公開發表的數據。但部分學者正在展開相關研究,比如對馬島上基本沒有污染源,但污染現象很嚴重,因此日本學者推測這些污染物應該主要來自海外。但到底情況如何,只有在研究之后才能進行定性。
染野強調,日本對于外來污染源的調查和研究,并不是為了攻擊他國,而是因為中日韓之間有大量人員交流,日本在中國還有很多工作人員常駐,所以環境問題是大家共同的問題,需要共同想辦法來應對。中日韓三國進行聯合研究的模式成功之后,將不止讓自身受益,還可能會成為國際合作的范例,適合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國。
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有關中日環保部門目前有哪些聯絡機制時,染野憲治表示,日本環境省與中國環保部有很多交流機制,上世紀80年代,中日間簽署了一個合作協定,并根據這一協定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該委員會最近一次開會是在2012年,此后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暫停,但該機制沒有斷,相信隨著日中關系緩解,這一機制還會繼續。
據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日韓就開始進行大氣污染物相互輸送的研究,當時主要圍繞沙塵以及PM10。藤田介紹說,相關研究一直在繼續,三國已建立沙塵的監測和預報機制,還在中國的內蒙古對沙塵的發生源進行治理,中日韓每年還會召開一次主題為治理風沙的會議。日本還與中韓兩國共享自己對于日本鳥取沙丘的治理方法、研究方法與成果。
“從連續三天全國空氣污染氣象條件圖中,不難發現,從程度上來說,18號是霾最為嚴重的一天?!?1月17日,記者從河南省氣象服務中心了解到,明天將是未來三天霾最為嚴重的一天。
未來三天,華北中南部、黃淮等地霧霾加重,部分地區有重度霾,影響最重時段為明天(18日),提醒公眾注意防護。
操場上霧蒙蒙一片,能見度不足100米,學校仍要求學生在操場上晨跑鍛煉,不少學生只得戴上口罩堅持?!敖诎碴柕目諝赓|量為輕度到中度污染,學校認為不影響學生鍛煉,因此并未暫停晨跑訓練。
最近出門,有阻隔視線的霧,有盤桓在城市上空的霾,還有街頭一副副防霾的口罩。根據預報,21日(也就是下周一)前后,將會有一股強冷空氣造訪我省。這場冷空氣,除了將溫度再次拉低、帶來小雨之外,還將把賴著不走的霧霾,一股腦兒帶走。
近兩日,華北地區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河南大部分地區也未能幸免,特別是北部和中部地區。
省氣象臺預測,這周冷空氣助陣,除霾雙管齊下:雨水沖洗和大風清掃。今天,我省南部多云間陰天,其他地區多云間晴天。
11月13日,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玲玲分析說,多種因素導致空氣質量下降,造成本輪較大范圍霧霾。王玲玲介紹,受弱冷空氣影響,污染傳輸增加,霧霾消退卻較緩慢。
近日,鄭州受霧霾天氣影響,鄭州市區空氣質量明顯降低,市政府啟動預警應急三級響應,在鄭州市區及各縣(市)、區范圍內,鄭州交警采取一系列臨時交通管制措施,加大路面管控力度,確保良好空氣質量。
據數據顯示,今天我省多云,偏南風2-3級。擴散條件持續較差,大部分地區部分時段仍會出現中度至重度污染過程,北部部分地區會出現嚴重污染,北部、中部空氣質量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其他地區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首要污染物為PM2.5或PM10。
新鄉市政府下發通知,從11月13日0時至11月15日24時,市區北環路以南、南環路以北、107國道以西、西環路以東(不含上述道路)實行單雙號限行,即單號單日、雙號雙日行駛。
11月7日鄭州市高新區外國語小學的社區基地課程相約在了高新區漢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5日)早晨,北京大霧彌漫,部分地區出現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今晨,北京西直門的標志性建筑隱沒在濃霧中。受大霧天氣影響,截至昨天23時,首都機場國內進出港航班已大面積取消。
10月26日,鄭州市政府發布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其中提到,當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時,除了社會車輛單雙號限行外,中小學等教育機構要“停課不停學”。霧霾嚴重時中小學停課去年在北京等城市已經實行,當時許多鄭州家長還在議論,鄭州會不會也實行這個措施,現在答案來了。
全省《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暨錯峰生產污染管控方案》出臺后,10月29日,鄭州市召開“冬防”會議,在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控塵、控煤、控工業企業、控車、控低空面源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為落實省政府關于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覆蓋的相關規定,鄭州市公布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及高污染燃料清單,開展專項督查,杜絕禁燃區內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
10月19日消息,昨天16時,北京市氣象臺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昨日傍晚至19日北京大部地區有中度霾,南部地區有重度霾。截至目前,北京、石家莊、保定、衡水、廊坊已發布黃色預警,天津、邯鄲、邢臺、滄州、德州、聊城、濱州已發布藍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