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讓更多的經濟體加入進來,源源不斷提供正能量,才能使緩慢復蘇的世界經濟更快地步入可持續增長的新境界。需要指出的是,致力于和平崛起的中國,不會只顧自身發展,不顧成員伙伴,而是要與國際社會聯起手來,謀求共贏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習近平主席曾在許多國際場合反復強調這一中國理念。加強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匯聚共通的民心民意,應是實現亞太全方位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眼下,世界經濟好比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各經濟體需要同舟共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中美兩大經濟體成為支撐全球增長的強勁動力。只有讓更多的經濟體加入進來,源源不斷提供正能量,才能使緩慢復蘇的世界經濟更快地步入可持續增長的新境界。這是國際社會的期盼和共識。中國積極倡導打造全方位互聯互通格局,正是建立在這一共識基礎上富有遠見的建設性主張。
回顧工業革命以來世界范圍歷次經濟危機,復蘇的轉機往往都根源于創新。要么是科技創新突破開辟了新的市場領域;要么是體制創新延伸拓展了新的市場邊界,從而帶動生產、消費、貿易跨上新臺階。當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依然是這樣,只有大力推進創新,才能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各經濟體雙邊、多邊貿易發展,發揮好稀缺市場資源的作用。在這方面,中國有獨特優勢:一是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綜合國力大幅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創新,大大激發了中國社會的經濟活力,促進社會財富充分涌流;三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區域發展呈現多樣性,回旋空間大,為創新新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的發展之所以能夠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原因就在這里。
需要指出的是,致力于和平崛起的中國,不會只顧自身發展,不顧成員伙伴,而是要與國際社會聯起手來,謀求共贏。就像習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會議上所強調的,“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中國要與世界各國一道,形成世界經濟的雁陣,飛向更加蔚藍而遼闊的天空。實現這一美好愿望,有賴于世界各經濟體攜手共建心靈相通的文化橋梁,通過加強民眾之間的友好往來,彼此增進互信、擴大共識,為實現全方位互聯互通,構筑堅實的民意基礎。
按照《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確立的目標,未來十年,亞太將是加強硬件、軟件和人員交往互聯互通,實現無縫、全面聯接和融合的亞太。中國不僅要與各經濟體攜手合作解決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融資瓶頸、鼓勵各經濟體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還要促進區域內商務人員、游客、科研人員、學生、勞務人員的流動。要讓互聯互通真正成為一條腳下之路,無論是公路、鐵路、航路還是網路,路通到哪里,成員的合作就延伸到哪里;要讓互聯互通真正成為一條規則之路,成員之間要多一些協調合作、少一些規則障礙,使物流更暢通、交往更便捷;要讓互聯互通真正成為一條心靈之路,成員之間以誠相待、相互信任,把道理越講越明白,讓事情越來越好辦,共同打造繁榮、穩定的命運共同體。
2016年,身處中心城區的睢陽區科學謀劃,加大投入,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該區采用PPP模式等,創造性地引入社會資本,破解資金難題,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市政基礎設施服務。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已有五年多,距離觸底還需滿足三個條件,結構性改革是殲滅戰更是持久戰,未來經濟很難有強勁的反彈趨勢。同時他還透露,房地產投資正在逐步見底。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筆者認為,只要政策配合到位就大有可為,實現經濟增長的“好牌”還有很多。
中國經濟在經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之后,走到了一個自身“潛在增長率”下臺階而“矛盾凸顯”對“黃金發展”瓶頸制約日趨嚴峻的新階段。
近期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房地產投資不斷萎縮,而背后的直接原因正是房地產市場庫存過高。
都說今年很“冷”,到底有多“冷”,數據會說話:12月3日,來自河南省統計局的數據稱,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829.17億元,同比下降0.2%,較1~9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04億元,同比下降85.6%。
經濟下行,資本寒冬,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著生死大考,能活著已經不易。媒體在這樣的關鍵時候,如果不能承擔起引導方向,鼓舞士氣的社會責任,那么也絕不能毫無底線原則地落井下石。
10月19日,省長謝伏瞻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分析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經濟工作。
中國經濟再次被置于聚光燈下。1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GDP增速首次“破7”,為6.9%,引來各方關注。
10月15日,全省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動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省政府召開。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10日在此間談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時強調,“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考希克·巴蘇表示,此次上調是為了反映2005年以來全球出現的價格上漲。世行參照當今世界最窮國的平均通脹水平,提高名義貧困線,而實際貧困水平則保持不變。
省統計局剛剛公布的各項數據顯示,8月份我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積極因素進一步累積。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8月工業生產略有回升但壓力猶存,投資增速繼續回落但結構有所優化,消費市場穩中向好。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保證7%的經濟增長仍需穩增長政策發力。
5年陣痛期,“陣”是周期,“痛”是代價,我們不可能“動大手術”,用“瀉藥”;也不可能繼續依賴刺激政策,用“補藥”。經濟結構調整事關全局,需要對未來和改革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