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面臨換擋降速,然而,“民生優先”是始終堅持的原則。年末,盤點新常態下民生保障的關鍵詞,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和創新機制無疑極具代表性。
加大投入 書寫亮麗民生答卷
2014年,在經濟步入“新常態”,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的情況下,民生支出一直保持了剛性的增幅。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977億元,同比增長12.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559億元,同比增長10.4%;教育支出16487億元,同比增長9%;住房保障支出3810億元,同比增長17.5%。
民生投入規模再上新臺階,民生支出也在提速。今年5月初,中央安排的2014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補助資金已全部下達。民生支出標準躍上新水平。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經濟新常態下民生支出標準不斷提高,民生投入的結構也在優化,這些變化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相適應。”
民生投入的背后,是民生指標的提前收官。截至9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720萬套,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預計今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任務可以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實現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就業的穩定。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保持在4.6%的控制目標以內。
當中國學者感嘆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之時,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陸瑞安也發出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就業,不是產出”的感嘆。
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明確信號,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特別要重視做好就業和扶貧工作,這為進一步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完善制度 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每次爸媽來北京幫我照顧孩子,都要提前在老家檢查身體,開足常備的藥品,盡管他們有醫保,但是來北京不管用。真盼著醫保能跨省結算。”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的王建立說。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介紹,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分層次推進醫療保險的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工作,文件正在起草,主要從進一步完善市級統籌、規范省內異地就醫結算、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來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并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險結算的管理服務水平。
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民生領域的制度建設,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出臺《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使廣大農民工和城鎮非從業居民“進”可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并享受相應的待遇,“退”可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兜底”。
部署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五項舉措,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滿足多層次健康需求。
公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專家表示,這不僅是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更體現了社會救助理念的與時俱進。
提供穩崗補貼,對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過程中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由失業保險基金給予穩崗補貼,主要用于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相關支出。
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15個省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預計到2017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將覆蓋全體城鎮就業人員和適齡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9億以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這些民生領域的制度建設,是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做起,緊緊抓住了當前推動發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難題,具有很強針對性。”
創新機制 打破民生發展藩籬
此前備受熱議的“APEC藍”給我們帶來啟示,治理大氣污染、破解“呼吸之痛”,僅靠單個城市是無法解決的,必須建立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這一創新之舉如今已上升到法律層面,11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增加了對重點區域和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重點領域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和區域聯防聯控的專門規定。
實踐證明,要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歸根到底要靠制度創新、靠體制機制建設。
2014年,民生領域的一系列創新之舉在實踐中誕生。
創新信貸產品,支持大學生創業。人民銀行引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眾多貼合創業大學生自身條件的,門檻較低、便于辦理、利率優惠的貸款新品種,如“大學生自住創新貸款”“大學生小微企業創業貸款”等。
創新工作機制,提高保障房管理效率。推進公租房與廉租房并軌運行,由各地整合原有的管理資源,建立統一的申請受理渠道、審核準入程序,方便群眾申請,提高工作效率。
創新運營機制,破除養老產業發展障礙。各地積極推行民辦公助、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推行“醫養融合”“養醫結合”,實現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的便捷對接。
創新考試招生錄取機制,促進教育公平。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全國語文、數學、外語一張試卷統考,同時探索多元招生錄取機制。(新華社記者 杜宇 何雨欣 徐博)
2016年,被稱為“環保欽差”的中央環保督察組正式亮相,第一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等8個省(自治區)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省教育廳文件通知: 1、關于印發《河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2、關于印發《河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圖解:
今天上午9點,咱河南將有一件大事發生——河南高考改革方案將出爐。
上圖 1月19日,四川雅安市雨城區合江鎮的朱大姐免費領到了剪紙藝術品。過去一年,27個省區市整合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經辦規程,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人群不斷增加。
2014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各項改革呈現出“全面播種、次第開花”景象。2014年10月舉行的四中全會專題討論依法治國的問題,全會通過的決定勾畫了法治中國的建設新藍圖,這其中司法體制改革亦著墨不少。
財稅改革重磅推出,價格改革穩步前行,國企改革全面提速,金融改革拉開大幕,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堅冰,司法體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著眼于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具有結構支撐作用的“重頭戲”,改革發動攻堅戰。
經濟增長降速、民生改善提速,這一降一提的鮮明對比,成為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一大亮點。3月26日一大早,河南濟源思禮鎮勞保所就迎來了前來為在外打工的兒子辦理居民養老保險的劉思梅。
從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著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重點領域突破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導向,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這是中國政府總理首次與網民進行實時交流,被視為一次標志性的事件,開啟了中國式“網絡問政”的先河。北京大學教授夏學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次國務院十大政策評選,說明網絡問政從地方政府層面發展到國務院的層面,“通過網絡讓人民真正當家做主。
《關于深化“四風”整治、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如下。2015年適當時機,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對整改落實工作以及鞏固和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情況組織專項檢查,黨中央將進行專項檢查。
開欄的話:金秋送爽時節,新中國即將迎來六十五華誕。 德國《明鏡》周刊認為,中國以強有力的姿態全面深化改革,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點燃新的超級繁榮”。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8月1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這讓人民群眾感覺到,黨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施工圖”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治國理政的布局清晰有力。
今年1月12日,2014年MBA考試哈爾濱理工大學考點發生作弊事件,引發媒體和社會關注。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這一事件,教育部決定: 一、報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撤銷哈爾濱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