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日從吉林省農業委員會獲悉,今年,吉林省糧食單產達到941.96斤∕畝,保持全國第一的領先位置。同時,農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萬元。
“2014年,吉林省糧食生產有效抵御了春季低溫冷害、夏秋局地干旱等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達到706.56億斤,超出年初預期的650億斤目標。”吉林省農業委員會主任李國強表示,“吉林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總量的5.82%,位居全國第四,在連年增產的基礎上高點爬坡、高位護盤。”
李國強介紹,吉林省糧食單產達到941.96斤∕畝,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23.96斤∕畝。同時,今年吉林省的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501.1萬畝,比上年增加316.2萬畝。
今年,吉林省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前3個季度,吉林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為13.37%。四季度是農民收入回籠的高峰期,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萬元大關。”李國強說。(記者郭翔、齊海山)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今日表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糧食作物還要完成1-2次品種更新,未來糧食單產可以提高15-20公斤。預計到2020年,我國糧食作物還要完成1-2次品種更新,未來糧食單產可以提高15-20公斤。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黨組書記、部長韓長賦今日表示,明年要千方百計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100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繼續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整治力度,強化冬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及早謀劃好春耕備耕工作,為奪取明年糧油好收成打好基礎。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糧食增產、農民征收以及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的有關情況。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介紹,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有望實現“十連快”,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增幅有望連續第四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記者 丁棟)中國農業部30日在此間發布的2013年度農民收入預測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627元(人民幣,下同),工資性收入對前三季度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五成。在工資性收入方面,前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392萬人,同比增長3.1%;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長13%。
(記者 丁棟)中國農業部30日在此間發布的2013年度農民收入預測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627元(人民幣,下同),工資性收入對前三季度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五成。在工資性收入方面,前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392萬人,同比增長3.1%;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長13%。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內在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增收越來越受到國民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深刻影響,持續增收有機遇,但也有壓力和挑戰。
他認為,很多人關心農民宅基地入市,并非真的為農民著想。
如今正在進行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這是一個用意物權,給農民確權后,農民敢于流轉,也敢于規模經營了。陳錫文:我國有一億七千萬農民到外鄉鎮去了,占農村勞動力30%多,上面講土地流轉將近30%,所以現在不出問題。
今年以來,宛城區以高產創建為抓手,強化行政推動,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落實抗災增產技術,推進農機農藝結合,示范帶動了大面積均衡增產。
寧陵縣喬九莊村農民在采摘金銀花。
去年我省農民“腰包”更鼓了——2月17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524.94元,工資性收入成為我省農民收入的主渠道。2012年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989.36元,比上年增加465.59元,增長近兩成。
一些縣鄉村爭戴“貧困帽”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但如今這種現象開始在一些農民身上發生了。日益加大的到戶扶貧力度使“貧困戶”的帽子逐漸有了吸引力,很多農民想戴。
據河南省有關部門新近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2年河南農民夏糧收益首次突破每畝300元。今年上半年開封市農民人均土地及現金收入高于全省水平。
據河南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604.0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12.7%,高于城鎮4.3個百分點。這是繼2010年后,河南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再次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2月12日,寶豐縣張八橋鎮姚店鋪村文體廣場上,來自本村和附近村的農民運動健兒龍騰虎躍,有的在比賽籃球,有的在比賽拔河,有的比賽乒乓球,還有數十對夫妻在比賽三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