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報道互聯網大會是歷史使命
“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薄盎ヂ摼W激活傳統制造業創新力量?!睆膰抑飨暯降馁R詞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大會代表的座談,再到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開幕致辭,這些聲音都指向同一個主題:互聯網影響并改變著世界,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主動融入互聯網大潮。
自1994年中國首次接入互聯網至今,已有20個年頭。20年來,中國網民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中國網絡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光明網、人民網、新華網等一批中國媒體網站進入國際排名前100行列,與20年前就已領先的CNN、BBC等老牌網站的排名處于伯仲之間。
在烏鎮召開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互聯網進入中國20年來又一標志性大事,是第一次由中國倡導并舉辦的世界互聯網盛會。大會成功搭建起“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中國平臺”。光明日報是此次大會受邀出席的三家中央主流媒體之一,在11月19日上午舉行的“新媒體新生態”分論壇上,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做了題為“融媒體:媒體發展新路徑”的主題演講。
輿論評價稱,“烏鎮峰會”是世界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相互信任、共同擔當的使命感,表達了中國愿為推動互聯網發展作出更大努力的決心與誠意。正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在閉幕式致辭中所說:“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必將成為不斷發展的中國互聯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橋梁?!痹谶@樣的背景下,全方位報道此次互聯網大會,對光明日報來說,是媒體的責任,更是歷史的使命。
展現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覺和自信
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是目前中國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世界性互聯網盛會,光明日報敏銳抓住此次盛會的報道契機,按照何東平總編輯“做一次融合的全面嘗試”的要求,在劉偉副總編輯的具體部署安排下,在身處烏鎮會場一線的陸先高副總編輯的現場指揮下,光明網、光明日報微博、光明日報等多平臺融合,推出了一批有光明特色、有廣泛影響的新聞作品。
11月18日以來,光明網開辟“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中英文專題,在雙首頁要聞區上線。專題內設置《觀點》《縱覽》《特別推薦》等欄目,呈現了“光明快訊”“光明訪談”“光明網評”等圖文音視頻全媒體內容。其中,視頻報道是亮點,前方記者對與會的國外代表、企業巨頭和專家學者進行了視頻專訪,共推出視頻專訪12期,其中8期為英文視頻訪談,均通過光明網、光明都市傳媒播出。同時,光明網第一時間在光明社區首頁發布話題——“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 你最關心哪些事?”,截至11月21日,光明網論壇共刊發原創帖子29篇,相關轉帖153篇。此外,光明網還通過Facebook賬號等,用英文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推廣世界互聯網大會(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相關新聞及圖片23篇(幅)。
11月19日上午8時49分開始,光明日報微博開設“連線烏鎮·帶你去看互聯網大會”專題,對互聯網大會進行直播報道。截至11月26日16時,光明日報微博在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平臺上發布了《一張圖讀懂世界互聯網大會》《馬云:互聯網改變中國方方面面》《主編看烏鎮:未來,就在這里,在互聯網上》等包括長微博、圖片集在內的圖文微博共175條,閱讀量達2400.6萬,討論數近500條。這些微博里,有根據會議日程和會議實錄第一時間編發的與會嘉賓精彩觀點新聞,也有可讀性強的花絮性圖文微博,還有“視頻訪談”“前方記者連線”“主編看烏鎮”“小編看烏鎮”等獨家內容。
從11月20日到22日,光明日報連續三天推出《世界互聯網大會特刊》。這三期特刊獨具匠心,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元素,分別以電腦、iPad、手機為背景圖,刊發了前方記者采寫的《互聯網對我們的影響剛剛開始》《互聯網時代進入“烏鎮時間”》《互聯網新夢想已經起航》等核心報道,以及“高端對話”“網友熱議”“一張圖看懂‘烏鎮峰會’”等內容,還設置了可鏈接到光明網的二維碼,版面圖文并茂、清新雅致、獨樹一幟,廣受點贊。此外,21日、22日的《國際新聞版》刊發兩篇光明日報駐外記者采寫的國外媒體對互聯網大會的報道,21日的《光明講壇》版整版推出《傾聽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聲音》,刊發馬云和馬化騰在互聯網大會上的演講,馬云和馬化騰方面都對此表示關注和感謝。馬云的助理稱:“光明日報用這么大的篇幅刊登大會演講,走在了傳統媒體前面。”
與此同時,光明日報手機報每日以封面頭條、開辟大會專題等形式全方位報道大會盛況。時光譜(Skype)、云端讀報客戶端精選發布涉及大會開幕、閉幕等情況的原創稿件8篇,同時轉載其他網站稿件40余篇,向手機用戶推送重要新聞5篇。
此次大會,光明日報充分發揮新媒體短平快和傳統媒體長深全的特點,積極運用視頻、圖片、圖解、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全面利用網站、報紙、微博、微信、移動端、互動社區、社交網站等多種載體,使用中英文雙語,對大會進行了融合式報道。全方位多平臺的報道、豐富多彩的產品形式、權威又好看的內容,成為光明日報留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寶貴財富,突顯了光明日報對“烏鎮峰會”傾注的心血,展現了光明日報在互聯網時代不甘人后、致力于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覺和自信。
一次融合的全面嘗試
按照中央《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光明日報對媒體融合發展及時作出規劃和布局。10月25日推出《融媒體》版,何東平總編輯在《融媒體:締造新型主流媒體》一文中正式對外亮出“融媒體”的概念,宣布光明日報成立融媒體中心,闡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構想。之后,《融媒體》版又刊出光明日報副總編輯、融媒體中心主任陸先高的文章,對光明日報媒體融合發展的具體路徑作出概要表述和分析。此次互聯網大會報道,即是在媒體融合發展戰略構想下的“一次融合的全面嘗試”、一次融媒體的實戰演練,為光明日報今后融媒體的發展積累了有益經驗。
融媒體報道從理念的融合開始。在互聯網大會召開前,按照何東平總編輯的要求,報社總編室、策劃部、光明網、記者部等部門負責同志聚集到一起,召開互聯網大會融媒體報道的專題討論會。根據會議精神,策劃部擬定了《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宣傳報道方案》,并把“做一次融合的全面嘗試”作為此次報道的指導精神。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各部門按照融媒體的報道理念進行議題設置、選題策劃和融媒體產品的編輯制作工作。
各部門積極聯動、前后方通力合作,采編力量協力融合。11月18日早上,報社抽調光明網記者張薇、英語節目主持人鄭逸和攝像王恩慧三人,組成前方記者團前往烏鎮。同時,迅速組織光明網采訪部、視頻部、移動媒體部、海外傳播中心等部門和策劃部微博編輯室等多部門負責人及業務骨干成立“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報道組”,第一時間通過網信通及微信建立工作群進行交流協調。會議期間,前方記者與后方編輯團隊緊密配合,及時、高效、出色地完成了報道任務。每天,策劃部、光明網等部門圍繞會議主題和議題做好報道策劃,并及時將采寫思路告知前方記者;策劃部微博編輯室實時持續發布會議相關微博;光明網負責網絡專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的編輯處理和實時發布;總編室負責《世界互聯網大會特刊》稿件的編輯和拼版工作。此外,光明日報教育部和國際部也主動融入互聯網大會報道,拓寬了報道視野,增加了報道深度和權威性。
一次采集,多媒體編發,多介質推送,全時段呈現,再造融媒體采編流程。本次報道由前方報道團隊一次采集,后方多媒體編發、多介質推送,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呈現,通過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微博、微信、光明手機報等形式呈現多媒體、融媒體報道。我們改變了過去那種以報紙版面為主導的采編方式,變成24小時全天候生產融媒體產品的采編流程。前方記者把采集到的信息第一時間發回,后方編輯及時聯系前方記者指導其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度加工,網站、微博等新媒體編輯將其編輯制作成適合該平臺發布的內容,報紙版面編輯晚上再根據需要選用適合特刊刊發的內容。所以,我們看到了線上線下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融媒體新聞作品。
當然,此次融媒體報道只是初步嘗試,在前方報道團隊的人員配置、各相關部門互聯互通有機融合、融媒體作品的特色和深度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改進。令人欣慰的是,光明日報互聯網大會融媒體報道的全面嘗試,正激勵著我們迎難而上,加快融媒體發展的步伐。
(作者:袁祥 方莉 為光明日報新聞報道策劃部編輯)
【網友聲音】
@小蘿莉:用烏鎮“槳聲舟影、白墻黛瓦”作為底色,靈動的穿插跑位,觀點的此起彼伏,互聯網因素在版面上滿場飛奔,把互聯網世界給我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的深刻變革送到眼前。對于這種用心,我只能用——“點贊”來回饋。
@凌寒:光明日報微博上“連線烏鎮·帶你去看互聯網大會”的話題設置,“聯通”了網友最渴望了解、最好奇的問題。輕掃二維碼,會議主題盡在掌握,頗受歡迎。這說明傳統媒體只要立足服務大眾,把握時代脈搏,就依然可以在市場大潮中勇立潮頭。
@青青子衿:未來互聯網世界對于報紙網站來說也是次革命。光明日報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特刊》就有相關的演講內容,而且發聲者還是光明日報的高層。不缺席的立場,不敷衍的態度,展現了權威媒體對未來互聯網世界發展新途徑的思考之路。
@唐偉: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對中國是新生事物,對傳統媒體同樣如此。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報道,既有實時報道,又有重點解讀,既有傳統媒體的權威內容,又有網站、微博、視頻的視覺呈現,在立體化、全景化的“套餐式”報道上,光明日報又交出一張滿意答卷。
(光明網記者宋雅娟整理)
烏鎮僅是中國互聯網發展浪潮中的一個樣本和縮影,隨著烏鎮互聯網大會的國際化縱深推進,隨著“烏鎮時間”一次次重啟,中國必將從互聯網發展的空間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網絡主權是一個國家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前提,更是世界互聯網空間治理的根本條件,只有始終把網絡主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推動互聯網取得長足發展上掌握主動權。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地球、全社會、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吾當為筑牢網絡安全“鋼鐵長城”揚鞭奮蹄!
中國會在“互聯網+”中爆發出巨大能量,也一定會在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11月16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江南水鄉古典美,網絡科技現代范。烏鎮將這二者做到了合一,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副柔美的“互聯網+”發展之畫。
互聯網+時代,創新無限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怎么創新,產品和理念價值觀是不變的,只不過讓時間和距離變得更加簡短,讓工作能力變得更加高效。
烏鎮的網絡化、智慧化,是傳統和現代、人文和科技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互聯網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也生動體現了全球互聯網共享發展的理念。
本屆大會將聚焦主分論壇、“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全球領先創新科技成果發布三大板塊,設置16場分論壇、20個議題,涉及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創新、互聯網文化等前沿熱點問題。
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將于11月16日至18日在新落成的大會永久會址——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將于11月16日至18日在新落成的大會永久會址——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從以上的信息,我們不難看出兩點:第一、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很大;第二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規格很高。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即將開始,過去的兩屆大會已經讓國際社會重視在中國舉辦的這場互聯網盛宴,今年的這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自然讓他們有著許多期待。
當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春風撲面而來,烏鎮——浙江的一個江南小鎮早已進入互聯網的春天。
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今年4月底,已建成i-Zhejiang免費WiFi AP 12.4萬個,較上年末增加7674個,其中杭州、寧波、溫州、嘉興、金華5市均已突破1.5萬個。兩年來,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綜合試驗區、烏鎮大數據高新技術產業園、烏鎮互聯網特色小鎮先后獲批,創新資源不斷集聚,互聯網企業紛至沓來。
費建萍期待,能有更多游客來他的家鄉,感受烏鎮的美,玩得開開心心。田文榮以前騎人力三輪車,現在每天穿著紅馬甲在村里巡邏,一天8小時工作,并不比騎三輪車輕松,但老田覺得能為保障大會做貢獻很自豪。
伴隨著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落戶,如今的烏鎮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小鎮,新落成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場館,將在今年首次啟用。游客憑借“芝麻信用”分即可在烏鎮免押金借用雨傘、充電寶等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