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于14日凌晨全力撲救。 太原公安消防支隊供圖 攝
14日一早,伏龍寺內大雄寶殿現狀。 胡健 攝
伏龍寺大雄寶殿被毀現狀。 胡健 攝
中新網太原11月14日電 (胡健)山西太原始建于北齊天保末年的伏龍寺14日凌晨突遇大火,寺院后方的大雄寶殿全部燒毀。
14日一早,太原民眾的微信朋友圈被“伏龍寺大火”刷屏。“實在太可惜了,這么好的一座廟就這么毀了。”無論在朋友圈,還是記者親臨火災現場,聽到最多的便是類似的惋惜聲。
記者14日上午在伏龍寺火災現場看到,三、五名工作人員正在清掃火災周邊被焚燒物浸黑的馬路,地上木屑、琉璃碎片混著泥土。與伏龍寺10米之隔的義井佳園高層墻上記者看到,1至8層的窗戶玻璃都已破碎,一旁的白色排水管道也因燒焦而被運走。
伏龍寺里燒焦的木頭堆得滿地都是,彌散著嗆人的味道。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三座神像依稀可見,寺里的兩位僧人對火災一事閉口不談。據附近楊姓目擊者回憶,14日凌晨聽到幾聲類似爆炸聲后,從窗戶探去才發現樓下的寺廟著火了,大火燒了近3個小時。
據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隊工作人員介紹,11月14日00時11分,太原市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太原晉源區義井西街伏龍寺大雄寶殿發生火災。接到報警后119指揮中心先后調集7個中隊29輛消防車160名官兵參與撲救。
消防官兵到場后,經偵察發現著火的大雄寶殿火勢處于猛烈燃燒階段,一人被困。消防官兵立即開展營救,從北側二層附屬用房成功將被困人員救出。截至凌晨2時40分,明火被撲滅,過火面積約500平方米,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據史料記載,伏龍寺的歷史可追溯到北齊天保年間,當時義井村民為治水患而修建。唐代貞觀年間,鄉民念及伏龍寺制災之功,遷古寺于村中,并擴大其規模。明朝末年,義井曾建關帝廟于村北,后坍毀于風雨中。此后鄉民將關圣殿遷于伏龍寺內,供信眾祭拜。
據了解,現存的伏龍寺為2008年新建、2011年建成的仿古木結構建筑。在伏龍寺門外的《重修伏龍寺碑記》上顯示,此次燒毀的大雄寶殿二樓為玉佛閣,佛祖尊身系阿富汗整玉雕就而成。 (胡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