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今后,北京中小學將在教學中增加古詩詞、漢字書法、楹聯以及紅色經典等內容的學習,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北京市教委13日正式出臺中小學學科改進意見,包括語文、英語、科學類學科。根據意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革命歷史題材今后將成為北京中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基本素材。其中,小學通過講故事、閱讀連環(huán)畫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初中增加學生國學經典的閱讀數量,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高中則可以基于校本課程,選擇經典國學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獻,指導學生進行研讀,讓學生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涵。
學習之外,北京市中、高考語文試卷也將增大古詩文、現代文閱讀量,增加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考查,適當增加主觀題的比例,設置“可選擇性”作文命題。
根據意見,北京中小學還將促進語文和其他學科教學的銜接,提倡把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內容作為語文學習的依托和背景,構建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語文教學方式;還將加強語文教學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將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
為了突破“啞巴英語”的困境,意見中指出,在英語教學中,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讓小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中高考強化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考查,高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將學科教學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學生走進社會。
在新頒布的《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科學類學科改進意見》中,“科學活動”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根據意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覆蓋義務教育各階段,學校將整合相關學科知識內容,采用觀察、實驗、制作、參觀、調查等活動方式,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科學方法的應用,以解決學生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
根據意見,物理、化學學科將學生初中三年參與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成績納入中考考試評價體系。
北京市教委強調,要切實防止教學“搶跑”,不培養(yǎng)“超學兒童”,特別是小學階段語文、英語學科要強調擴大知識面,不得趕進度、增難度。同時,小學階段將禁止統(tǒng)考、統(tǒng)測,只記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參與社會活動、文體活動等學生成長情況。
相關新聞
更多>>